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歷政權(quán)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陜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李定國出生于貧苦農(nóng)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張獻忠發(fā)動陜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yǎng)子,改姓張。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zhuǎn)戰(zhàn)南北。
李定國成年后,勇敢善戰(zhàn),為張獻忠所鐘愛。張獻忠死后歸順南明政權(quán),公元1652年(永歷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jīng)過充分準(zhǔn)備之后,出兵八萬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陽)、靖州(今湖南邵陽),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李定國七月初占領(lǐng)桂林,隨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shè)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zhàn)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斗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公元1661年(永歷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歷帝,未果。次年,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歷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在西南邊陲堅持抗清斗爭17年的李定國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臘(在瀾滄江以西)病逝,時年42歲。
當(dāng)下云南人仍然視李定國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黨人起義,蔡鍔等仍以李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