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路泉州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后徙居潤州丹陽縣。中國北宋中期官員,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 。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蘇頌出身閩南望族,于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登進士第,授宿州觀察推官。此后長期在館閣供職,廣涉古籍,留心醫學。嘉祐六年(1061年)后多次出知地方,治績斐然,并兩次出使遼朝、三任館伴使。宋神宗時曾參與元豐改制。宋哲宗即位之初,歷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右丞,元祐七年(1092年)拜相。他執政時量能授任,務使百官守法遵職。同時不立黨援、以禮自持,故能于哲宗親政后以太子少師致仕。宋徽宗時進拜太子太保,封趙郡公。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頌逝世,終年八十二歲。獲贈司空。后追封魏國公。宋理宗時追謚“正簡”。
蘇頌博學多才,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及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他領導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因其對科學技術,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故而被稱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有《本草圖經》《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作品傳世。今人輯有《蘇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