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文玉,略陽郡臨渭縣(今甘肅省秦安縣)人,氐族。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第三位君王。景明帝苻健之侄,文桓帝苻雄之子。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壽光三年(357年),苻堅與清河王苻法襲殺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即位后,著手革除暴政,主張“黎元應撫,夷狄應和”;重用王猛、權翼、鄧羌等漢族士人,抑制豪強,強化王權;鼓勵農耕,教民以區種之法,興修關中水利,以增加財政收入、緩和階級矛盾及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提倡儒學,興辦教育,以漢族政治傳統和文化傳統的繼承者自命,積極推行“圣君賢相”的治國之道;對各族實行“服而赦之”的方針,凡自動歸順或投降的少數民族上層基本采取優容政策。十余年后,前秦大治,百姓豐樂,北方出現承平景象。
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堅陸續消滅前燕、前仇池國、前涼、代國,取東晉梁、益二州,并命呂光遠征西域,結束北方長期分裂的局面。統一北方后,他自恃“強兵百萬,資仗如山”,欲滅亡東晉,實現混一六合之志,于建元十九年(383年)親統大軍南伐,折戟于淝水之戰,國勢大衰,各族首領慕容垂、慕容泓、姚萇、乞伏國仁紛紛自立。
建元二十一年(385年),苻堅出奔五將山,被后秦將領吳忠俘獲,軟禁于新平。姚萇逼迫其交出傳國玉璽,苻堅言已將玉璽送晉國,誓死不讓玉璽落入羌人之手,最終被姚萇縊死于新平佛寺中,終年四十八歲。身后被三個國家共同追封謚號,尊謚宣昭皇帝、文昭皇帝、壯烈天王,廟號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