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 ),即南越武王,恒山郡真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創建者。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南越國建立伊始,趙佗實施“和輯百越”政策,引入中原農耕技術與先進文化,同時又將異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進嶺南,使嶺南地區從落后的刀耕火種進入農耕文明時代。漢高祖三年(前204年) 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開始著手前進嶺南百越之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囂病亡,趙佗即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并借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秦朝滅亡后,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號稱“南越武王”。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成為漢朝藩屬國。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高祖崩而呂后臨朝,開始和趙佗交惡。呂后七年(前181年),呂后發布對南越禁令,后趙佗稱帝。文帝元年(前179年)后,呂后已崩,趙佗去帝號。
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趙佗去世,享年約一百馀歲,葬于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后,其后代續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趙佗從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萬大軍的副帥,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統治嶺南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