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摯(1030年—1098年1月8日) ,字莘老,永靜東光人,北宋大臣,元祐年間“朔黨”領(lǐng)袖。
基本資料
詳細(xì)介紹
嘉祐四年中進(jìn)士甲科,初任冀州南宮縣令時,因政績卓著,與信都令李沖、清河令黃莘被稱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觀察推官,由韓琦推薦為館閣校勘,升遷為著作郎。當(dāng)時王安石剛開始執(zhí)掌政權(quán),對劉摯非常器重,提拔劉摯為檢正中書禮房公事。之后劉摯又被提升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王安石拜相后,推行新法,劉摯認(rèn)為新法有許多弊端,便上書宋神宗陳述新法弊病。神宗當(dāng)時一心變法,重用王安石,把劉摯貶為衡州監(jiān)管鹽倉。元豐初年改任集賢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為開封府推官。后又命為禮部郎中,不久升為右司郎中。宋哲宗繼位后,劉摯改任秘書少監(jiān),升侍御史。元祐元年升為御史中丞。元祐六年,拜尚書右仆射,與尚書左仆射呂大防同時執(zhí)政,廢棄新法。后來呂大防與劉摯發(fā)生矛盾,御史楊畏依附呂大防,劾奏劉摯,劉摯被罷相。元祐八年,宋哲宗親政,又推行新法。第二年,劉摯被貶為光祿卿。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劉摯被流放新州(今廣東新興),不久含冤而死。宋哲宗死后,得到平反,獲賜謚號“忠肅”。有《忠肅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