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黼(1079年-1126年),原名王甫,字將明,開封祥符(今屬河南開封)人,北宋末年大臣、金石學家。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王黼于崇寧二年(1103年)中進士,以司理參軍入仕,大觀末與左相何執中子何志同修《九域志》,遂擢升校書部,歷符寶郎、左司諫等。政和元年(1111年),探知宋徽宗對右相張商英不滿而準備起用已致仕的故相蔡京,王黼遂攻擊張商英并吹捧蔡京過去的“政績”。次年,蔡京復相以太師總治三省事,將王黼視作自己的黨羽,迅速提升為左諫議大夫、給事中、御史中丞。王黼為了進一步討好蔡京,遂攻擊宰相何執中,以圖罷免何執中而專任蔡京,升王黼為翰林學士。政和六年(1116年),何執中罷相致仕,鄭居中升任宰相,王黼依附“六賊”之一的大宦官梁師成,史稱王黼“父事梁師成,稱為‘恩府先生’”。重和元年(1118年),王黼由梁師成薦為少宰,太師總治三省事蔡京致仕。同年,方臘舉行起義,王黼又升任首相。宣和三年(1121年),方臘起義被鎮壓。
宣和四年(1122年),宋軍腐敗無能,兩次進攻燕京都被遼軍擊敗。王黼的所作所為引起皇太子趙桓的不滿。王黼動搖了太子趙相的地位。后朱徽宗發現王黼與大宦官梁師成互相勾結,王黼受到朱勵的攻擊。宋徽宗遂于宣和六年(1124年),46歲的王黼被罷相致仕。宣和七年(1125年),宋欽宗即位。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南下,王黼攜家屬乘船南逃,被貶為崇信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隨即被開封府尹聶山遣人追殺于雍丘南,而托言為盜所殺,時年4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