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哲宗趙煦 (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 ),原名趙傭,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趙頊第六子,母親為欽成皇后朱氏。
Ta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趙煦早年歷封均國公、延安郡王。元豐八年(1085年)二月,被立為太子,三月即位為帝,次年改年號為元祐。趙煦登基時年齡尚幼,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臨朝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反對熙寧變法的大臣執(zhí)政,恢復舊法,主張變法的官員被逐出朝廷,史稱“元祐更化”。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趙煦開始親政,改元紹圣。趙煦親政后,下令紹述并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范純仁、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新黨執(zhí)政后,逐步恢復免役、青苗、市易等新法。后來新黨內部分裂,使新法大受影響。在軍事上,趙煦一改元祐棄地求和的政策,發(fā)動兩次平夏城之戰(zhàn),使西夏臣服;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qū)。趙煦身體健康一向不良,在位末期因子女接連夭折而大受打擊。元符三年(1100年),趙煦在東京福寧殿病逝,年僅二十五歲,在位十五年。累謚為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圣昭孝皇帝,廟號哲宗,葬于永泰陵。
趙煦親政期間,在內政方面部分恢復熙寧、元豐時期的經濟政策,但無法阻止愈演愈烈的黨爭;對外任用章楶等人屢次擊破西夏,逼迫西夏請和,完成了開邊活動。因其統(tǒng)治使宋朝國勢有所起色,故被后人稱贊為“天資聰粹,實有為之主”,其早逝被認為是對宋朝進一步發(fā)展的極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