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資料簡介
宋仁宗趙禎(公元1010年5月30日-公元1063年4月30日),原名趙受益,在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降生。是北宋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年3月23日-公元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恒的第六個兒子,母親是李宸妃。
個人生活
趙禎和曹皇后有幾個孩子:趙禎的曹皇后在歷史上是沒有孩子的,趙禎總共三個兒子,分別是趙昉、趙昕、趙曦,但是三個孩子都早亡了,并且也不是曹皇后生的。
太后輔政
乾興元年(1022)二月十九日,宋真宗趙恒駕崩,留下了讓皇太子趙禎即位的遺詔,這就是宋仁宗。即位后的宋仁宗尊真宗趙恒的劉皇后為皇太后,楊妃為太妃。因趙禎年幼,軍國大事全憑劉太后做主。在趙禎即位之初是劉太后的專政時期,宰相丁謂等人上奏將年號定為天圣,以此搏得劉太后的歡心,“天圣”之意為掌握實權的是劉太后和宋仁宗趙禎兩位圣人。之后將年號改為了明道,也同樣是討劉太后歡心。劉太后在專政之初曾說趙禎成年以后即將大權奉還,到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時,趙禎年已十九,劉太后卻毫無還政之意。諫官劉隨曾上奏將平常事情交給仁宗趙禎親理,隨后就被劉太后逐出了朝廷。
開始親政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劉太后病逝,趙禎開始了親政。宋仁宗趙禎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走上了帝位,并對宋仁宗趙禎提出了“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的蠻橫條件。在劉太后輔政時曾在宋夏邊境增設了幾個互市市場,除了互市以外,兩國百姓之間的貿易也逐漸興起,出現了眾多從事貿易的商人,這種穩定互市的關系維持了大概30多年。元昊的稱帝使得宋夏關系再次破裂。趙禎拒絕了元昊稱帝并剝奪了他的官爵,揭榜邊地,還放消息稱有能夠擒殺元昊的勇士,當即任命為定難軍節度使,又關閉榷場,禁止互市。但是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戰的三次大戰中宋軍連遭慘敗,給北宋的財力和社會經濟造成了巨大傷害。由于真宗趙恒中期開始到仁宗親政的四十年里,宋朝在政治上因循茍且,積弊日深,所以形成了積貧積弱的政局。在趙禎親政之初,擔任諫官的范仲淹就在《救弊八事》中指出了天下百姓貧困,國家冗兵冗吏冗費,官員任職懈怠的問題。并且提出了應對冗兵,削減冗吏,刨除冗費,禁止游惰,提高工作效率等各項改革措施。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八月,趙禎任命范仲淹擔任副相,富弼升任樞密副使。九月,為使行政系統能徹底革新,趙禎督促范仲淹、富弼實行一系列新措施,表明了趙禎革新的決心。于是范仲淹富弼兩人商量了改革措施,最終由范仲淹上奏《答手詔條陳十事》這條奏疏,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謠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項改革措施。
低谷時期
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趙禎的第三個兒子趙曦夭折,群臣擔心宋朝繼承人的問題,便向宋仁宗趙禎上奏建議領養宗室的子嗣作為皇位的繼承人,被宋仁宗趙禎拒絕。慶歷四年(1044年)四月,因新政實施后,恩蔭減少、磨勘比較嚴密,阻礙了一些人的仕途之路,于是毀謗新政的言論逐漸增多,指責范仲淹等是“朋黨”的議論再度興起。同年五月宋夏簽訂合約,元昊取消帝號,宋仁宗趙禎冊封他為夏國主,準許元昊自己設置官署,每年賜給夏絹13萬匹,銀5萬兩,茶3萬斤,這就是慶歷和議。宋仁宗趙禎的性格仁慈,只要聽到幾個人說某事或某官員的問題和不對,他就會叫停或罷免。由于“朋黨論”的興起,慶歷五年(1045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宋仁宗趙禎叫停了變革,這場改革由于仁宗趙禎的叫停而終止,積貧積弱的現象依舊沒有改變。
施行仁政
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春天北宋王朝發生了大旱災,趙禎下罪己詔,表示政策的錯是他自己的問題,跟百姓無關,他希望能把這些痛苦轉移到自己身上替百姓受懲罰。他還親自出宮祈禱降雨,拒絕用傘蓋保護,讓自己在炎炎烈日之下進行暴曬,來表示自己渴望救百姓于水火的恒心。宋仁宗趙禎不僅對百姓仁慈,對大臣和讀書人也是寬厚包容。他在位期間,凡是國家政策的決定和人事的任免,大都采取朝堂公議的程序進行,而不是一言堂。有一次,他想提拔自己寵幸的張氏后妃的父親張堯佐為節度使和宣徽使,在朝堂上提名“公議”。此方案剛提出,御史包拯就第一個反對,并同宋仁宗趙禎當面辯論,認為張堯佐無論是才是德都無法擔任這個職務,包拯反對時義憤填膺,口水濺了宋仁宗趙禎一臉,宋仁宗趙禎雖然不開心,但還是聽取了包拯的意見。宋仁宗趙禎還特別愛惜人才,求才如渴,采取一切可用的手段,網羅天下人才,所以出現了歐陽修范仲淹等傳世名臣。在生活上,宋仁宗趙禎拒絕擴大御苑,穿洗過的衣服,宮殿裝飾不用昂貴絲織品,夜里餓了想吃燒羊寧可忍著,仁宗趙禎的這些做法極大的減輕了國庫的負擔。
選定皇嗣
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宋仁宗趙禎突然大病了一場,在宰相文彥博的建議下,宋仁宗趙禎暫時同意了從皇室選繼嗣的請求。但病愈后宋仁宗趙禎就將繼嗣問題再次擱置一邊,之后群臣包括宰執文彥博、富弼、王堯臣,以及御史包拯等多人依然不斷提出建嗣的事情,沒有結果。直到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十月,已經五十二歲的宋仁宗趙禎才同意了建嗣。次年八月,立濮王趙允讓的十三子趙宗實為皇子,繼嗣這時他已經二十二歲了,被立為皇子后隨即改名趙曙。
暴病去世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末,仁宗趙禎暴病駕崩。四月初一,被選的皇子趙曙遵循遺詔即位,這就是宋英宗,即位后的宋英宗尊宋仁宗趙禎的皇后曹氏為皇太后。宋仁宗駕崩后謚號為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廟號仁宗。十月二十七日,在河南府永安縣(今河南省鞏義市)的永昭陵安葬。根據邵伯翁的《邵氏聞見錄》,趙禎駕崩以后,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商人罷市,百姓在大街小巷痛哭,持續了好幾天,無論是乞丐還是年幼的兒童都給趙禎焚燒紙錢,在宮城之前大哭。同時,(洛陽)城里的軍民甚至是女人孩子,也早晚都在向東跪拜哭泣,燒紙的煙布滿天空,使得天空白天都很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