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資料簡介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出生于山東榮成,中共黨員,中國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領導組織了爆轟力學、高超聲速流、飛行力學、結構力學、武器環境實驗科學等科學研究。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懷因搭乘的飛機在北京機場降落時發生事故墜毀而不幸罹難,年僅59歲。1999年9月18日,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授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早年經歷
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在山東榮成西灘郭家村的一個農村家庭。他從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貧寒9歲才上學,曾就讀于石島鎮明德小學。1926年,郭永懷以優異成績考入青島大學附屬中學,成為家鄉的第一個公費中學生。1929年,他如愿考取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又成為了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1931年7月,憑借對光學的濃厚興趣,郭永懷在轉入本科時選擇升入南開大學物理系,師從顧靜薇教授。兩年后,郭永懷又在顧靜薇的推薦下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深造,師從光學大家饒毓泰。1935年畢業后留校擔任助教,并兼做研究工作。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郭永懷回到家鄉并進入威海中學教授數學和物理。次年3月,日軍侵占威海,郭永懷歷經兩個多月從威海出發到達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聯合大學改學航空工程。
海外求學與工作
1939年,郭永懷考取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但在上海登船前發現領到的護照竟由日本政府簽發,便毅然放棄了這次機會。八個月后,郭永懷接到加拿大的留學通知,隨后進入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深造,在應用數學系系主任辛格(J.L.Synge)教授的指導下只用了半年多的時間便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1941年5月,郭永懷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GuggenheimAeronauticalLaboratoryatthe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學習,與錢學森一同成為世界氣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弟子,從事可壓縮流體力學,特別是跨聲速流動的不連續解研究,最終以優秀成績獲得博士學位。1946年,郭永懷受聘于康奈爾大學,成為了該校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個著名攻關課題主持人之一。此后十年,郭永懷重點對跨聲速理論與粘性流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人類突破聲障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郭永懷為解決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一個難題,探索開創了一種計算簡便、實用性強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在許多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郭永懷還發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變形參數與變形坐標法,它可以解決邊界層前緣的奇異性。錢學森為此還在《應用力學進展》(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上發表文章,將這一方法命名為PLK方法。郭永懷憑借在跨聲速流與應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而揚名世界,于1955年7月在康奈爾大學晉升為終身教授。此外,郭永懷在美國留學和工作期間還與錢學森合作完成了《可壓縮流體二維無旋亞聲速和超聲速混合型流動和上臨界馬赫數》等數篇論文,首次提出“上臨界馬赫數”概念并得到實驗證實,為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返回中國建設國防
經過中國政府的努力,美國政府于1953年被迫把禁止中國學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仍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設置種種障礙。郭永懷的好友錢學森于1955年10月突破重重困境回到中國后,轉年曾兩次致信郭永懷,希望他也早日回到中國。1956年10月,郭永懷沖破美國政府的阻撓,攜夫人李佩、女兒郭芹回到中國。往后,他將精力放在國防科研上,并經錢學森推薦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次年,郭永懷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化學部學部委員。1958年,郭永懷與錢學森等負責籌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和力學工程系、化學物理系,郭永懷出任了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在郭永懷的倡議和積極指導下,中國第一個有關爆炸力學的科學迅速制定出臺,從而引導力學走上了與核武器試驗相結合的道路。1960年,中央決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學家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體。郭永懷擔任了中國科學院二機部九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副院長,主管力學部分,并負責武器化的設計指導。次年7月,郭永懷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他與科研隊伍遷往青海高原的221基地,開始了原子彈“草原大會戰”,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動力難題,被戲稱為核研究領域的“三尊大菩薩”之一。1964年10月和次年5月,中國第一、第二枚原子彈先后爆炸試驗成功,周恩來、鄧小平專門為郭永懷等科學家擺了慶功宴。1965年9月,郭永懷又受命參與“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衛星回地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與此同時,為了完成援外任務,他還擔任研制一種單兵肩扛式防空導彈的總設計師,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制成了這種超低空的地空導彈。
罹難與合葬
1968年,郭永懷來到羅布泊實驗基地,準備中國第一顆熱核武器的實驗。同年12月4日,郭永懷發現了熱核導彈的重要數據,急于趕回北京匯報,便搭乘了夜航飛機;次日凌晨,飛機在北京機場降落時發生事故墜毀,郭永懷不幸罹難,年僅59歲。在生命的最后關頭,郭永懷與他的警衛員牟方東緊緊相擁,而裝著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就夾在他們兩人中間,完好無損。2017年1月12日,郭永懷的夫人李佩逝世。根據李佩本人及家屬的意愿,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于當年4月5日為郭永懷和李佩舉辦了合葬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