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水(1926年10月4日—2010年11月27日),內蒙古通遼人。中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植物遺傳學家、中國細胞生物學的創始人之一。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26年10月4日,出生于內蒙古通遼。
1933年2月至1944年12月,先后在內蒙古通遼縣第五小學、沈陽補習學校、沈陽第一國民高等學校、沈陽南滿中學堂讀書。
1945年4月,考入長春偽滿洲國新京醫科大學。
1947年8月,投奔解放區參加革命。9月,先后在東北解放區的東北軍政大學、東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前身)學習。
1949年8月,畢業于東北大學博物系并留校任教。
195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10月至1959年6月,被選派赴前蘇聯留學,獲列寧格勒大學生物學副博士學位,歸國后回到東北師范大學生物系任教,先后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
1969年12月至1972年1月,在吉林省長白縣十二道溝公社走“五七”道路。
1977年12月起,先后任東北師大生物系副主任、吉林省生物研究所所長。
1981年至1990年,郝水主持小麥染色體工程研究,先后列入國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關項目。
1983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郝水為博士生導師。
1986年12月,創建東北師范大學遺傳與細胞研究所并擔任首任所長。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利用培育出小冰麥33面包優質小麥品種,并已推廣。
1998年,中國發生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郝水又捐贈一萬元資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
2000年,在郝水的倡導下,東北師范大學遺傳與細胞研究所資助貧困生基金正式設立,首批啟動資金30萬元,其中郝水個人捐贈10萬元。
2001年10月,郝水將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獎金20萬元港幣,全部捐贈給吉林省農村優秀教師獎勵基金。
2010年11月27日8時20分,在長春逝世,享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