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年1月17日~1991年12月1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同弗里德曼一起并稱為芝加哥經濟學派的領袖人物,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家庭狀況
斯蒂格勒是移民的第二代,出生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出生時他的父母都已經獲得公民權。父親是第一代的德國移民,母親則是第一代的匈牙利移民。斯蒂格勒先后得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學士(1931年)、西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碩士(1932年)和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1938年)。
教執生涯
斯蒂格勒的教執生涯首先是從愛達荷大學開始的,從1936年至1938年擔任助理教授。1938年至1946年任教于明尼蘇達大學,當中于1941年升為正教授。1946年,斯蒂格勒得知他的母校芝加哥大學希望他參加教授征選的面試,跟他同一天前來應征的另一位教授候選人是米爾頓·弗里德曼。結果,由弗里德曼獲得了這僅有一個的教授缺額。落選的斯蒂格勒來到布朗大學短暫地任教一年至1947年。1947年至1958年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這段時間斯蒂格勒的經濟思想趨于成熟。1958年芝加哥大學再度有一個教授缺額,斯蒂格勒終于得償所愿被聘為正教授,其后在芝加哥大學里經歷了芝加哥經濟學派引領風騷的二十年多個年頭。1977年在斯蒂格勒的指導下創立了“芝加哥大學經濟與國家研究中心”(CenterfortheStudyoftheEconomyandtheState)并出任該所主任。1981年斯蒂格勒從經濟系教授職上退休,但持續擔任研究中心主任至1991年去世為止。
在斯蒂格勒的早期學術生涯中,他對經濟學的許多領域都感興趣。在1938年,他著手于價格理論方面的研究并發表著作。他在芝加哥大學負有盛名的《政治經濟學期刊》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社會福利和差額價格》。不久,他就著手撰寫他的第一本專著《競爭價格理論》(1942年)。1946年,他又推出了《價格理論》。
當時,他剛剛定居于艾姆斯,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于1938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這時,他已在愛達荷大學任教兩年。這時,弗雷德里克·加弗邀請他去明尼蘇達大學任職,他接受了。在這里,他與弗朗西斯博士和阿瑟·馬吉特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