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籍湖南瀏陽,出生于江蘇蘇州。1933年畢業于蘇州中學。1934年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國樂隊任演奏員,曾創作《花好月圓》等樂曲,并為電影《雞毛信》和話劇《關漢卿》配樂 。
他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自幼學習小提琴
黃貽鈞(1915~1995)中國指揮家。祖籍湖南瀏陽,生于蘇州市。自幼隨父學習小提琴。1927年入吳縣初級中學,自學口琴、二胡、風琴等多種樂器。1930年考入省立蘇州中學高中師范科,自修鋼琴。1933年畢業。1934年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所屬百代國樂隊任演奏員,同時隨音樂家黃自先生學習作曲。1937年免試進入上海國立音專。1938年考入上海工部局樂隊伍管樂演奏員,成為最早正式加入此樂隊的中國樂手。建國后該樂隊改名為上海交響樂團,擔任副指揮。1953年始任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及首席指揮。1984年任名譽團長與名譽音樂總監。1995年去逝。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黃貽鈞是中國第一代職業交響樂指揮家。他的指揮嚴謹而內在,手勢準確清晰。幾十年來為數百場音樂會執棒,積累中外交響樂作品200余部(首)。尤其重視排演、首演、試奏中國作曲家作品。曾與小提琴大師奧依斯特拉赫、鋼琴家斯捷潘斯卡、傅聰等世界著名演奏家愉快合作,并成功地指揮過前蘇聯國家交響樂團、日本讀賣交響樂團、撲克漢交響樂團等。1981年赴柏林成為指揮柏林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指揮家。曾被評為全國先進生產工作者、上海市文化局先進個人。主要工作是推薦演出中國交響作品,如冼星海的《民族解放交響曲》、丁善德的《長征交響曲》等。曾創作了管弦樂曲《花好月圓》,《河南組曲》等,并為電影《雞毛信》和話劇《關漢卿》配樂。
黃貽鈞新中國誕生
黃貽鈞作品圖片
后,他從指揮自己的作品開始了長期的指揮生涯。解放后該團改為上海交響樂團,從1950年起正式任該團指揮至今。五十年代在出訪時曾指揮過芬蘭、蘇聯等國家的交響樂團,獲得較高的評價。四十年來曾指揮過從古典樂派到現代樂派的中外作曲的大量交響樂作品。1981年曾應卡拉揚領導的柏林交響樂團邀請,在西柏林舉行了該團建團九十九年以來第一次與中國指揮家合作的音樂會,并受到了贊賞。他的指揮嚴謹、細致,層次清晰,線條分明,動作干凈利落。是有影響的老一代交響樂指揮家。
黃貽鈞曾指揮
過從古典樂派到現代樂派的中外作曲的大量交響樂作品。指揮演出莫扎特、貝多芬、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馬勒和肖斯塔科維奇等歐洲作曲家的交響音樂外,熱心演出中國作曲家諸如冼星海、賀綠汀、丁善德、瞿維和朱踐耳等人的交響音樂;其中許多是首演。并積極從事指導訓練樂隊的演奏;指揮普及性的交響音樂會。曾出訪芬蘭(1956)、蘇聯(1958)和聯邦德國(1981),分別指揮赫爾辛基交響樂團、蘇聯國家交響樂團和柏林愛樂管弦樂團的演出。黃貽鈞是中國第一代交響樂指揮家,是中國交響樂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