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辟之簡介
![王辟之](http://m.wangrui19258.cn/e/data/images/notimg.gif)
人物生平
主要政績
紹圣二年(1095年),他知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在任期間,政績卓著,“拊養柔良,鋤治奸滑”,使境內人民安居樂業。曾經有手下的官吏受賄,別人在告發這個官吏時把王辟之也一塊告了,王辟之神色不變,對上級來調查的人說:“白頭老翁安能畏吏苛民耶?”意思是說自己是清白的,不怕上級調查,也決不對錯告他的老百姓打擊報復。后來上級查明了事實真相,王辟之是無辜的。王辟之對古代先賢十分思慕敬佩,不但為曾經在忠州做官的劉晏(唐代理財家,曾被貶為忠州刺史)、陸贄(唐代駢文家,曾被貶為忠州別駕)、李吉甫(唐代地理學家,曾被貶為忠州刺史)、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曾被貶為忠州刺史)修了“四賢祠”,而且以這些名官為榜樣,“興舊起廢,慨然不倦”,以廉潔勤政、務實愛民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擁戴。北宋著名詞家、書法家黃庭堅在《忠州復古記》中,高度稱贊他“知務樂善,擊強撥煩,才有余地”。
致仕還鄉
紹圣四年(1097年),王辟之從忠州任上致仕還鄉。回到家鄉臨淄后,他隱居在澠水河畔,過著飲酒賦詩、悠閑自得的生活。澠水發源于臨淄齊故城小城西由南向北,經長胡同、督府巷、東石橋、邵家圈,至王青莊南分為兩支,北流經廣饒入博興者為澠水,西流經梧臺入畫水者為系水。民國九年《臨淄縣志》載:“澠水與系水同源。”澠水附近,齊文化內涵豐富。《左傳·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記載:晉昭公與齊景公在宴席上投壺,齊景公說:“有酒如澠”,形容其酒之多。《淮南子》載:善于烹飪的齊桓公寵臣易牙,能嘗辨出淄水與澠水的味道。《史記·魯仲連列傳》記載:魯仲連謂“田單黃金橫帶,騁于淄澠之間”。在澠水河畔這個人文薈萃的地方,喜歡文學的王辟之經常和朋友們歡宴,追古撫今,指點江山,暢談一些風土人情和官場趣聞。后來他把這些聽來的故事,整理成了《澠水燕談錄》十卷。《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均著錄于子部小說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