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裕簡介
![王仁裕](/d/file/p/65bec9d5bacec1980d89fe18ae032491.jpg)
軼事典故
[公元八八o年至九五六年]字德輦,甘肅禮縣人。生于唐僖宗廣明元年,卒于周世宗顯德三年,年七十七歲。少孤,不知書,以狗馬彈射為榮。年二十五,始就學。為人俊秀,以文辭知名。唐末,為秦川節度判官。后仕蜀為翰林學士。唐莊宗平蜀,復以為秦川節度判安官。廢帝時,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學士。晉高祖時,為諫議大夫。漢高祖時,復為翰林學士承旨,遷戶部尚書。罷為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仁裕嘗夢剖其腸胃,以西江水滌之,由是文思益進,乃集其生平所作詩萬余首,號西江集,凡百卷。《五代史本傳》宋史藝文志有乘輅集五卷,紫閣集五卷,紫泥集十二卷,紫泥后集四十卷,及開元天寶遺事四卷,并行于世。
人物生平
王仁裕(880-956)字德輦。其先祖太原人,祖父王義甫任成州軍事判官時,遷居秦州長道縣碑樓川(今禮縣石橋鄉斬龍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歷事歧王李茂貞、前蜀、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官至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病逝后詔贈太子少師。生于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后周顯德三年(956年)病逝開封寶積坊私第。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其孫王永錫護柩歸葬故里,又隔13年后,即宋雍熙元年(984年)王仁裕門生、宰相李昉撰文《周故太子少師王公神道碑》,張賀書丹并篆額,王永錫立碑于石橋斬龍村祖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