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昚虛簡介
![劉昚虛](/d/file/p/6445d4988a3bcfd7b43c6e58a5e112d5.jpg)
人物生平
劉昚(shèn)虛,生于開元二年(714年),字全乙,洪州新吳(即今江西奉新縣)人。八歲能文。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中進士,官洛陽尉及夏縣令。他精通經史,詩多幽峭之趣,風格近似孟浩然、常建。他為人較淡泊,交游多為山僧道侶,今存詩僅一卷,其詩多寫山水隱逸之趣,尤工于五言。劉眘虛為人淡泊,脫略勢利,壯年辭官歸田,寄意山水,與孟浩然、王昌齡等詩人相友善,互唱和。他曾游江南西道洪州建昌縣桃源里(今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桃源村),見此地山水秀美,民風淳厚,是定居,構筑深柳讀書堂,著書自娛。《唐詩三百首》上載的首句"道由白云居"詩,就是寫于此時此地,原題為《歸桃源鄉》。54歲卒,葬在該村云山垴,墓塋尚存。
劉眘虛著有《 集》五卷,惜已失傳。《全唐詩》存其詩15首,《唐人選唐詩·河岳英靈集》存其詩11首,《靖安縣志·藝文志》(清道光五年版)存其詩12首(五言古詩10首,五言律詩2首)。劉慎虛是一位自南朝永明年間以來江南一帶杰出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