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憲簡介
![溫憲](http://m.wangrui19258.cn/e/data/images/notimg.gif)
軼事典故
溫憲字號以及生卒年代都不詳,現在只知道他在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時在世。他很有詩才,并因此頗得大名。但是,由于他喜歡寫些諷刺當權者的詩文,所以那些喜歡聽奉承話的掌權者就有意無意地排斥他。因此,溫憲多次參加進士考試而未能如愿。
溫憲一次在觀看榜文后,知道這次考試又是無望了,因此他心里盡管無比激憤,但又是很無奈;于是他意興闌珊地回到他暫時借住的崇慶寺。乘著酒興,溫憲遂爬上了那座飛閣流丹的高樓,然后蘸著濃墨在它那粉白的墻壁上題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十口溝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絕音塵。
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
詩的前兩句寫自己長期漂泊,境遇艱難;后兩句慨嘆自己多次落第,已經心死如灰,對科舉不抱多少希望了。令人感傷,也蘊含著不平之氣。
據說這首在寺廟里所題寫的七絕詩改變的溫憲的一生命運。溫憲題詩后不久,一個名叫鄭延昌的大官僚攜帶著夫人來到崇慶寺進香。他看到了溫憲這首詩,非常感傷,讀后直欲掉淚,于是起了愛才憫才之心。他一回到京城,當即向握有錄取考生實權的主考官推薦溫憲,這樣,溫憲才在公元889年(唐昭宗龍紀元年)順利通過進士考試。
此后不久,業已考取進士的溫憲便當上了山南節度使從事;但他的生活仍還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依然很清苦。詞人李巨川看在眼里,也很是憐憫他的遭遇,遂寫了一封推薦信函,說起溫憲的父親溫庭筠當年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現在理應得到平反。這推薦信里有如下句子說得最為懇切:
蛾眉先妒,明妃為去國之人;
猿臂自傷,李廣乃不侯之將!
唐昭宗讀了李巨川這篇章奏后,也很同情溫庭筠兒子溫憲的艱難處境。當時宰相便說:“溫庭筠由于無辜被貶竄乃至不幸死去,現在他就留下了這么一個兒子溫憲;而且溫憲也很有才華,理應給他改變處境,這樣才不至于給人留下嫉妒賢才的把柄?!碧普炎诼犃T諸人的意見,就點頭同意了。后來,溫憲終于做到了郎中一職。
但溫憲一生中真正改變命運的,是他那次在寺廟里所題寫的七絕詩。同時,他也幸運地得到了愛才憫才的鄭延昌的真切賞拔,他這才被一路走過來的大臣及皇帝所知,不再出現像他父親溫庭筠那樣懷才不遇,終至于遭受那無端竄謫而死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