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簡介
![郭子儀](/d/file/p/fced61dd82cedcf8efb99e741fbdb53a.jpg)
軼事典故
誠感魚朝恩
郭子儀抵御吐蕃時,魚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墳墓,大臣都擔心他舉兵造反。郭子儀入朝后,代宗將此事告訴他,他流淚道:“我長期帶兵,不能禁止士兵損壞百姓的墳墓,別人挖我父親的墳墓,這是上天懲罰,不是有人和我過不去。”后來,魚朝恩請郭子儀赴宴,宰相元載派人對他說魚朝恩將對他不利,部下也要求跟隨前往。郭子儀沒有同意,只帶十幾個家僮前去。魚朝恩問道:“您的隨從怎么這么少?”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了他。魚朝恩感動得哭道:“若非您是長者,能不起疑心嗎?”
懇辭尚書令
唐代宗任命郭子為尚書令,郭子儀懇辭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騎兵持戟護衛,催促他到官署就職。郭子儀仍不肯接受任命,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職,因此歷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關東,才授此官,怎能偏愛我,違背重要規定。而且平叛以后,冒領賞賜的人很多,甚至一人兼任幾職,貪圖升官不顧廉恥。現在叛賊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紀審查官員的時機,應從我開始。”代宗無奈,只得應允,并將他辭謝的事跡交給史官,記入國史。
單騎退回紇
仆固懷恩引回紇、吐蕃入寇,郭子儀率兵屯駐涇陽。敵軍圍城,郭子儀親自上陣。回紇兵奇怪地問:“這個人是誰?”得知是郭令公后吃驚地說道:“郭令公還在嗎?仆固懷恩說大唐天子駕崩,郭令公去世,中國無人主持,所以才入侵。郭令公如今健在,大唐天子還在嗎?”得知皇帝健在后,道:“我們被仆固懷恩給騙了。”郭子儀派人對回紇人道:“過去你們不遠萬里,幫助我們平定叛賊,收復長安、洛陽,我和你們共過患難。現你們都拋棄舊友,幫助叛變臣子,對你們有什么好處?”回紇人回答道:“我們本來以為郭令公去世了,不然怎么會來這里。如果令公活著,我們能見他一面嗎?”郭子儀便要出城相見,部下紛紛勸阻。郭子儀道:“敵軍是我們的幾十倍,我們無法抵敵,我要用誠意感動他們。”命人喊道:“郭令公來了!”郭子儀率幾十名騎兵出城,面見回紇首領道:“我們曾一起共患難,怎么如今把這交情給忘了?”回紇人都放下兵器下馬跪拜,并道:“果然是我們的父輩。”郭子儀就喊他們一起喝酒,送綢緞結交,發誓和以前一樣友好,接著說道:“吐蕃本是與大唐和親的國家,無端侵略,是不認親人。吐蕃的馬牛布滿幾百里地,諸位如果反戈攻擊吐蕃,就如同拾取一樣,這是上天的恩賜,不能失去良機。況且逐走異族獲取實利,和我國繼續友好,不是一舉兩得嗎?”回紇人聽后,答應退兵。
納俸充馬價
回紇人請求賣給唐朝一萬匹馬,而朝廷因開支不足,準備只買一千匹。郭子儀道:“回紇人立有大功,應報答他們的支持,而且國內也需要馬,我請求繳納一年的俸祿,幫助出馬錢。”雖然唐代宗沒有同意,但仍得到別人的稱贊。
不徇私情
郭子儀曾嚴令禁止軍營內無故騎馬。郭子儀的妻子南陽夫人的奶媽的兒子觸犯禁令,被都虞候亂棍打死。郭子儀的幾個兒子到他面前哭訴,指責都虞候驕橫,郭子儀將他們斥退。次日,郭子儀將此事告訴幕僚們,并嘆道:“我的幾個兒子,都是當奴才的料。他們不贊賞父親的都虞候,反而痛惜母親奶媽的兒子,不是當奴才的料又是什么!”
囚子請罪
郭曖曾和升平公主發生了口角,罵道:“你仗著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不稀罕當皇帝!”公主大怒,回宮告訴父親。代宗道:“他說的沒有錯,郭令公要是想當皇帝的話,天下就不是我們家的了。”并命公主回家。郭子儀得知后,將郭曖關起來,自己去向皇帝請罪。代宗道:“俗話說‘不癡不聾,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間的事,不用理他。”郭子儀回來后,將郭曖杖打數十。
強藩畏服
田承嗣割據魏州時,驕橫無禮。但郭子儀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卻向西跪拜,并指著膝蓋對使者道:“這個膝蓋很久沒向人下拜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李靈耀占據汴州,不管公私財物,只要經過汴州,一律扣押。而郭子儀的財物經過他的轄區時,李靈耀非但不敢扣留,還命人護送過境。
人物生平
早年事跡
郭子儀早年參加武舉,以“異等”的成績補任左衛長史,累遷至單于都護府副都護、振遠軍使。749年(天寶八載),郭子儀任橫塞軍使。天寶十三年(754年),改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
平定安史
討伐叛軍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被封為衛尉卿、靈武郡太守、朔方節度使,率部東討安祿山。不久,郭子儀收復靜邊軍(今山西右玉縣),斬殺叛將周萬頃,又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收復云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開通東陘關(在今山西代縣東南),因功加封御史大夫。756年(至德元載),叛軍攻破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占領河北全境。不久,李光弼收復常山,而郭子儀也兵出井陘關,與李光弼一同擊破史思明,平定藁城。此后,郭子儀南攻趙郡(今河北趙縣),斬殺叛軍任命的太守郭獻璆,回軍常山。
郭子儀返回常山時,史思明又集結兵馬尾隨其后。郭子儀命驍騎輪番挑戰,乘叛軍疲憊之機,在沙河將其擊敗。安祿山聽說河北戰事失利,派遣精兵增援。郭子儀先擊破史思明部,又在嘉山擊破叛軍援軍,史思明逃回博陵(今河北定州市)。在郭子儀兵威之下,河北各郡縣都斬殺叛軍守將,迎接朝廷軍隊。郭子儀正欲北征范陽,便接到“哥舒翰敗,天子入蜀,太子即位靈武”的消息,于是與李光弼率軍奔赴行在。
郭子儀趕到后,被唐肅宗任命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朔方節度使。不久,唐肅宗發兵南征,宰相房琯在陳濤戰敗。此時,唐軍隊損失大半,只能倚靠朔方軍為根基。后來,叛將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兵,引誘河曲九府等進攻行在。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葛邏支聯兵進擊,俘虜數萬,終于平定河曲。
克復兩京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率兵進攻潼關,叛將崔乾祐退保蒲津(今山西蒲州)。郭子儀進攻蒲州,因原永樂縣尉趙復等四人在城中做內應,結果叛軍大敗,崔乾祐逃奔安邑。此后,郭子儀又擊敗叛將安守忠,收復永豐倉,打通了潼關到陜州的道路。
不久,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肅宗封郭子儀為司空、關內河東副元帥,命其班師回鳳翔(今陜西鳳翔)。郭子儀率部西進,在清渠(今西安以西)與叛將安守忠交戰失利,退守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并自請處分,被降職為尚書左仆射。
此后,郭子儀作為中軍副將隨廣平王李俶前去收復長安,駐兵于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北。兩軍激戰之時,回紇兵從叛軍背后出擊,前后夾攻,叛軍全線潰敗,叛將張通儒棄城逃往陜州。唐軍一戰收復長安。李俶修整三日后,繼續東征。
安慶緒命嚴莊調兵馬十萬前往陜州,援助張通儒,并在新店(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擺好陣勢。郭子儀率軍進攻,雖初戰不利,最后仍在回紇軍背后襲擊之下,大敗叛軍。嚴莊等逃回洛陽,又與安慶緒逃往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郭子儀得以收復東都洛陽。
此時,河東、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均已收復,郭子儀因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不久,郭子儀入朝,肅宗命人在灞上迎接,并慰勞他道:“國家再造,是你的功勞。”此后,郭子儀又返回洛陽,經營北討安慶緒之事。
兵敗相州
乾元元年(758年),郭子儀在黃河邊擊敗叛軍,擒獲叛將安守忠,獻俘京師。肅宗命百官到長樂驛迎接,并親自在望春樓等待,進封其為中書令。不久,肅宗詔命九位節度使合力討伐安慶緒,因郭子儀、李光弼皆為元勛,難相統屬,只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卻不
設立元帥。
郭子儀率兵從杏園渡過黃河,圍困衛州(今河南汲縣)。安慶緒將兵馬分為三軍,前往救援。郭子儀先使射手三千人埋伏于營垣之內,并囑咐道:“等我軍退卻,叛軍必定乘機攻營壘,你們就吶喊射箭。””兩軍交戰不久,郭子儀假裝兵敗,退至壘下,伏兵立刻登上壘垣,亂箭齊發,叛軍只得退走。郭子儀回軍追擊,安慶緒大敗而逃,其弟安慶和被俘。郭子儀攻克衛州后,又在愁思岡擊敗叛軍,進而圍困相州。安慶緒被圍在城內數月,無法突圍,只得派人向史思明求救。
史思明從魏州來援,李光弼等率領前軍在鄴縣南與叛軍交戰,而后軍的郭子儀尚未布好陣勢。正交戰中,狂風大作,天昏地暗,大樹連根拔起,對面不見人,兩軍盡皆潰敗。唐軍因無統一號令,眾節度各自逃歸駐地,郭子儀也退保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不久,肅宗任命郭子儀為東都留守,東畿、山南東道、河南等道行營元帥。
觀軍容魚朝恩一直妒忌郭子儀,趁機把相州之敗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并在肅宗面前進讒言。不久,肅宗將郭子儀召還京師,任命趙王李系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副帥,并代領朔節度使。郭子儀的兵權雖被剝奪,但仍以大局為重,忠心于朝廷。
再掌兵權
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陽,西戎也趁機入侵。肅宗任命郭子儀為邠寧、鄜坊兩道節度使,但仍將其留在京師。后在百官的要求下,肅宗方命郭子儀出鎮。
上元元年(760年),肅宗任命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命其率英武、威遠等軍攻打范陽,最終被魚朝恩破壞。762年(寶應元年),河中觀察使李國貞、河東節度使鄧景山相繼被殺。朝廷害怕這兩支軍隊與叛軍聯合,于是派郭子儀任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副元帥,進封汾陽郡王,駐守絳州。
當時,肅宗病重,不見百官。郭子儀請求道:“老臣接受任命,將要死在外地,不見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肅宗命人將其請入臥室,道:“河東的事情全都拜托你了。”并賜他御馬等物。郭子儀到達治地后,誅殺為首作亂的王元振等幾十人,新任河東節度使辛云京也處死作亂者,各地將領盡皆恐懼。
屢遭讒言
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程元振自認為有擁立之功,擔心老將難以制服,多次離間誣陷。郭子儀被罷免副元帥之職,充任肅宗山陵使,督建皇陵。郭子儀將肅宗所賜的詔書一千余件全部呈給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后,安慰郭子儀道:“使重臣憂慮,我很慚愧,從今后您不要擔心。”
此時,史朝義仍占據洛陽,代宗欲派郭子儀與雍王李適率軍東征。由于魚朝恩、程元振的讒言,代宗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廣德元年(763年),梁崇義在襄州反叛,而仆固懷恩在汾州引回紇、吐蕃入侵河西,攻陷涇州,進犯奉天(今陜西乾縣)、武功。代宗遂命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鎮守咸陽。
再復長安
郭子儀剛到咸陽,敵軍已經渡過渭水,沿著南山東進,而皇帝逃往陜州(今河南陜縣)。郭子儀到商州(陜西商州)后,收集散兵數千人,并派張知節率領烏崇福、長孫全緒在韓公堆扎營,白天擊鼓張旗,夜間多處燃火,以此迷惑敵軍。
光祿卿殷仲卿率藍田兵渡過浐水,吐蕃不知虛實,以為郭子儀來了,非常畏懼。射生將王甫入城糾集數百少年,夜間在朱雀街擊鼓吶喊,大喊:“唐軍來了!”吐蕃軍驚惶潰散。戰后,郭子儀任長安留守。
自從代宗狼狽東逃,百官都歸罪于程元振,并多次彈劾。程元振非常害怕,勸說代宗定都洛陽。代宗應允。郭子儀聞知后,上表勸諫,并提出應對之策。代宗閱完奏表,對侍臣說:“郭子儀真是國家忠臣,我決定返回長安。”代宗回京后,慰勞郭子儀道:“我任用你太晚,才到這個地步。”并賜郭子儀鐵券,將他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
抵御吐蕃
廣德二年(764年),仆固懷恩反叛,代宗命郭子儀兼任河東副元帥、河中節度觀察使、河中尹,坐鎮河中。又充任靈州大都督、單于鎮北大都護、朔方節度大使。不久,仆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瑒在榆次被部將張惟岳殺死,所屬軍隊都投降郭子儀。仆固懷恩丟下母親逃往靈州。九月,代宗任命郭子儀為太尉,充任北道邠寧、涇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撫觀察使,而郭子儀辭去太尉的任命。
同年,仆固懷恩引誘吐蕃、回紇、黨項入侵唐朝。代宗命郭子儀駐扎奉天,并問御敵方略。郭子儀答道:“仆固懷恩雖然強健勇敢,但不得人心。而且士兵都是我以前的部下,他們不會忍心進攻我嗎?”不久,回紇與吐蕃軍進逼奉天。眾將請求進攻,郭子儀道:“敵軍深入我境,利于速戰,他的部下長期受我的恩德,我不進攻他們,他們將自然改變主意。敢說出戰的斬!”并堅守營壘防御敵軍,敵軍果然退去。
永泰元年(765年),郭子儀統率河南道節度行營,再次出鎮河中。仆固懷恩游說吐蕃、回紇、黨項、吐谷渾等國,聚集三十萬軍隊,擄掠涇州、邠州、鳳翔,進犯醴泉(今陜西禮泉北)、奉天。代宗命李忠臣屯兵渭橋,李光進屯兵云陽,馬璘、郝廷玉屯兵便橋,駱奉先、李日越屯兵厔盩,李抱玉屯兵鳳翔,周智光屯兵同州,杜冕屯兵坊州,自己親自率兵駐守苑中,并命郭子儀率軍一萬駐守涇陽。
郭子儀到涇陽時,敵軍已經圍城。郭子儀命部將李國臣、高升、魏楚玉等各當一面,而自己率甲騎二千人出入于陣中。回紇原以為郭子儀去世,代宗駕崩,才與吐蕃軍聯合進犯。而今聽說郭子儀健在,方知上了仆固懷恩的當。郭子儀又單騎去見回紇首領,責以大義,恰逢仆固懷恩暴死,回紇答應退兵。吐蕃軍見郭子儀與回紇來往,心中猜疑,連夜退走。郭子儀派部將白元光與回紇軍追擊,自己率軍跟隨其后,在靈臺西原(今甘肅涇川境)擊破吐蕃,斬首五萬。
大歷元年(766年),華州節度使周智光反叛,代宗命郭子儀率軍討伐。同州、華州將領聞聽郭子儀出兵,于是殺死周智光,將其首級送往朝廷。大歷二年(767年),吐蕃入侵涇州,郭子儀奉命移駐涇陽。郭子儀在靈州發動進攻,擊敗吐蕃,斬首兩萬。大歷三年(768年),郭子儀返回河中。不久,吐蕃再次入侵靈武,郭子儀率五萬兵馬屯駐奉天,部將白元光擊破吐蕃。
唐代宗以“吐蕃頻繁入侵,馬璘難以抵擋”為由,調馬璘為涇原節度使,并命郭子儀兼任邠寧慶節度使,屯駐邠州。
晚年生活
大歷九年(774年),郭子儀入朝,在延英殿朝見皇帝,談到吐蕃強大時,流涕不止。不久,郭子儀又上表“乞骸骨”,但未得允許。
大歷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繼位,郭子儀被調回朝廷,擔任太尉、中書令,又充任皇陵使,賜號“尚父”,并加食邑至兩千戶。此外,郭子儀的所領使職和副元帥職務全部被罷免。
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病重,唐德宗命舒王李誼前往探病。不久,郭子儀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謚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德宗廢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親臨安福門送葬,并違反禮制,將他的墳墓加高一丈。
評價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安史之亂后,他計退吐蕃,二復長安;說服回紇,再敗吐蕃;威服叛將,平定河東。他戎馬一生,功勛卓著。史書稱他“再造王室,勛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儀不但武功厥偉,而且還善于從政治角度觀察、思考、處理問題,資兼文武,忠智俱備,故能在當時復雜的戰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