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二三四五路线-国产一级高清-国产一级毛片卡-国产一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您好!歡迎訪問忙推網! 字典 詞典 詩詞
首頁 > 詩人 > 元代詩人 > 李孟

李孟簡介

李孟 (1255—1321)元潞州上黨人,徙漢中,字道復,號秋谷。七歲能文,博學強記,通貫經史。世祖時累薦不就。成宗大德初,侍仁宗于宮中,日陳善言正道,多所進益。武宗之立,孟有策畫功。仁宗嗣立,拜中書平章政事,力以國事為己任。以宋儒及許衡從祀孔廟,行科舉取士之制。英宗即位,為鐵木迭兒誣謗,降授侍講學士。孟宇量閎廓,材略過人,三入中書,民間利益,知無不言,士無貴賤,賢者進拔。為文有奇氣。卒謚文忠。有《秋谷集》。 ...〔? 李孟的詩文(10篇)

軼事典故

  仁宗潛邸,文學侍臣

  李孟自幼力學,博聞強記,通貫經史,善文章,常縱論古今治亂興衰之故,有志用世。當時科舉尚未恢復,讀書人謀求官職的主要途徑是擔任吏員,李孟不愿由吏途出仕,于是在家開館教授生徒,來學者甚多,聲名益著,前輩名士大夫如商挺、王博文、劉宣、魏初過漢中,皆與交往。至元十九年,隨父居四川(時李唐當就任四川行省幕職),行省擬辟為掾,辟為晉原縣主簿,皆辭不就。時值權臣阿合馬被殺,主張行漢法的皇太子真金得以真正參決朝政,支持新任中書右丞相和禮霍孫改革阿合馬專權時的弊政,起用儒臣;二十年,刑部尚書崔彧又奏陳時政十八事,中有廣開言路,多選正人,以及博訪耆儒碩望,以重翰林之選等條,被世祖采納,詔命中書省、御史臺商議施行。朝政出現了革新氣象。李孟以為施展其學識才能的時機已到,乃赴京師,受到行中書右丞楊吉丁器重,推薦給真金,召見于東宮,未及擢用而真金死(至元二十二年),楊吉丁延請為家塾師①。翰林諸名公嘗識其才,呈請中書省授以館閣之職,但銓曹卻擬為梓潼縣主簿,不受。二十三年,李唐出任夔府路(治今四川奉節)總管府經歷,孟離京赴夔府省親。二十八年,隨父還居漢中。

  三十一年,李孟在父親敦促下再次北上求仕,路過關中,時元成宗即位,詔命各省采訪世祖朝政事以備修史,陜西行省留孟參與討論編次,送京進呈。皇太后闊闊真(真金妃)為孫子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已故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子)選聘名儒為師,李孟被推薦當選。大德三年(1299),海山出鎮漠北。愛育黎拔力八達留京中,孟“日侍講讀”,甚得親信和敬重,召畫工為之畫象,命集賢大學士王颙書其號“秋谷”二大字,親自刻匾并署名其上,旁注“大德三年四月吉日為山人李道復制”①。成宗聞孟名,詔授官職,執政者以孟未嘗登門拜謁,沮格不行。成宗晚年疾病纏身,朝政多決于皇后卜魯罕及執政大臣。大德九年六月,立卜魯罕所生皇子德壽為皇太子。十月,出于卜魯罕之謀,遣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其母答己出居懷州(今河南沁陽)。李孟仍隨侍愛育黎拔力八達,忠勤如故,為他講論古先帝王得失成敗之理及治天下之法,并引薦人才為其用。于是,更加受到信任,成為心腹謀士。出謀畫策,兩定內難。

  大德九年十二月,皇太子德壽死。十一年正月初八,成宗病故,一場爭奪皇位的斗爭隨即爆發。自世祖依漢制冊立皇儲,就賦與了皇太子真金一系繼承皇位的正統地位。成宗別無其他嫡嗣,真金長子甘麻剌一支已出封漠北,“具有盟書,愿守藩服”,“不謀異心,不圖位次”②,因而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答剌麻八剌嫡子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成宗皇后卜魯罕操縱朝政多年,曾謀貶愛育黎拔力八達母子,為了免遭報復并繼續掌權,不愿皇位落入海山兄弟手中,遂與其黨左丞相阿忽臺、平章八都馬辛、中政使怯列等策劃,先實行皇后臨朝稱制,以安西王阿難答(世祖第三子忙哥剌之子)為輔,掌握主動權,然后擁立阿難答為帝。阿難答與諸王明里鐵木兒已于成宗死前三日至大都,參與謀劃。朝中反對立安西王的一派以右丞相哈剌哈孫為首,他秘密遣使分赴漠北和懷州,向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報告,請他們速回京城。愛育黎拔力八達猶豫未決,李孟進言,先指出安西王圖謀皇位違背了“支子不嗣”的世祖典訓,繼而說以利害,謂形勢危急,而海山遠在萬里,一旦安西王得逞,下詔來召,勢將難以自保。經他啟發,愛育黎拔力八達母子決計回京,二月十六日至大都。哈剌哈孫守宿東掖門,稱病臥床以抵制皇后內旨,愛育黎拔力八達遣李孟前往與他計議,適逢皇后接連派人來探病,孟假裝醫者,從容上前為哈剌哈孫診脈,瞞過了皇后使者耳目。據《元史·李孟傳》記載,孟從哈剌哈孫處得知安西王即位日期已定,即還報,主張先發制人,盡快采取行動。同列意見不一,有人認為,皇后掌有玉璽,可以調動四衛之士(怯薛),安西王侍衛亦多,而殿下(愛育黎拔力八達)侍衛才數十人,恐難成功,不如等兄海山到來再行動。李孟分析說,皇后之黨違棄祖訓,欲立庶子,人心必然疑惑不附,殿下進入內庭,曉以大義(指對宿衛之士),凡明白事理者都將舍彼而聽命于殿下,成功必有把握;如果失去了時機,讓安西王搶先即了位,即使海山來到,他豈肯拱手讓位,必將發生內戰。愛育黎拔力八達命以占卜決之,卜者按照李孟的事先囑咐只言大吉,于是決計舉事。據《武宗紀》、《仁宗紀》及《哈剌哈孫傳》,哈剌哈孫于三月一日夜遣人密報皇后已定于三日臨朝稱制的消息,并提出不能等海山到來,“當先事而發”的主張。應該說,后一種記載更具權威性,哈剌哈孫以右丞相兼掌一部分宿衛并守宿宮內,他的主意無疑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根據同時代人對李孟“定難”功勛的贊頌,孟運籌定策,不避艱險與嫌疑,在這次政變中確是起了重大作用。傳記所載事實是可信的,很可能是在他與哈剌哈孫的秘密聯絡中商議了計策,故敢于力主先期舉事。三月二日,愛育黎拔力八達率李孟等侍從、衛士由延春門入宮,哈剌哈孫來迎,立即控制了宮廷,召捕阿忽臺等誅之,囚阿難答、明里帖木兒(后送上都由武宗下令賜死),貶卜魯罕皇后出居東安州。

  政變一舉成功,愛育黎拔力八達監國,李孟被任為中書參知政事。孟久在民間,備知民情,其處理政務興利除害,悉皆得當;因抑絕僥幸之風引起群小人不滿,仍毫不退縮。然而,隨著政變成功而來的海山兄弟之間的皇位風波,卻使他陷入因窘恐懼。海山居長,又因統軍漠北,手握重兵,論名分和實力,皇位自當優先屬他。但在他還沒有南還之前,愛育黎拔力八達便在朝中諸王、大臣和宿衛軍支持下撲滅政敵,先掌握了皇權,當下就有諸王闊闊出、牙忽都等請愛育黎拔力八達早登帝位,據《元史·仁宗紀》載,他當即推辭,表示無意“覬望神器”,皇位應屬其兄海山。但令人疑惑的是,其母答己卻請陰陽家推算兩子星命以“問所宜立”,“推算”結果兄兇弟吉,即遣內侍以此傳諭海山,意在要他主動退讓而擁立其弟①。可是海山野心勃勃,一聞成宗死訊,其部下大將就提出以武力為后盾來取皇位;三月至和林,迫不及待地召集諸王勛戚大會商議推戴,并向他們頒發賞賜。對母親的勸諭,他極為惱怒,竟指責為“近日任事之臣”的奸謀,并表示皇位志在必得,隨即親率大軍南下。在這種情況下,答己只得慌忙遣使迎請海山南來即位。李孟在這場皇位風波中的態度不明,只是他作為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心腹謀士參與策劃政變,事成后又立即被任命為執政大臣,不能不招致嫌疑。海山對“任事之臣”的指責充滿殺機,無疑使他深感震懼,于是就在海山南來之際提出辭職說:“執政大臣宜出于嗣天子親擢,今鑾輿在道,臣未見顏色,誠不敢冒當重寄。”愛育黎拔力八達不準,他竟不告而別,逃到許昌陘山中隱居。五月,海山(武宗)即位,果然就有人告發說:“內難之初定也,李孟嘗勸皇弟以自取。”武宗察其誣,不予追究,愛育黎拔力八達也不敢再推薦李孟。避難隱居中,他作有《寄東宮二首》詩(東宮指愛育黎拔力八達,武宗即位后立為皇太子,兄弟達成妥協)①,表達了對朝廷政爭險惡的認識:

  艱危勤扈從,俯仰盡周旋。小試屠龍技,翻成抱虎眠。

  脫鉤魚縱壑,漏網鳥沖天。萬事眾今始,灰心未死前。

  十年陪顧問,一旦決安危。自合成功去,應慚識事遲。

  長城何自壞,孤注莫相疑,辟谷求仙者,高明百世師。

  時隔兩年多,愛育黎拔力八達才在一次內宴上向武宗提起李孟定難之功,遂命尋訪之,遣使召至京,至大三年(1310)正月入見,特授平章政事、集賢大學士、同知徽政院事,只是虛銜清職。

  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企圖廢儲另立的風波。武宗濫行賞賜,奢侈無度,以致庫藏空竭,寵信脫虎脫、三寶奴、樂實等斂財之臣,立尚書省,任為宰執,授以重權,通過發行至大銀鈔、增加稅課等手段進行搜括。尚書左丞相三寶奴等恃寵專權,懼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通過宦官李邦寧勸武宗另立皇子為皇太子,并以“建儲議急”,亟召右丞相康里脫脫來議,因脫脫反對而作罷①。三寶奴所說:“今日兄已授弟,后日叔當授侄,能保之乎?”可能就是武宗本人的憂慮,此事背后必有武宗與其弟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之間復雜、微妙的權力斗爭和政治路線斗爭。至大四年正月,武宗死,愛育黎拔力八達立刻罷尚書省,并以“變亂舊章,流毒百姓”的罪名將丞相脫虎脫、三寶奴、平章樂實等處死,隨即任命李孟和太子詹事完澤為中書平章政事以掌政務;三月,以儲君身份,無須通過忽里臺推舉形式直接宣布即位(是為仁宗)。在這段雖隱秘卻十分激烈的斗爭期間,李孟一直居于京中,與愛育黎拔力八達當有接觸,可是關于他的活動竟毫無記載。唯同時人姚燧(武宗時任太子賓客、翰林承旨)稱頌他說,當成宗死后和武宗末年,“洪濟于艱,嘉猷是賴,兩扶青天之紅日”②;張養浩(武宗時任太子文學、中臺監察御史)也明白說他“兩定內難”③。看來,他在保儲和仁宗即位過程中,也曾出謀畫策,起了很大作用。

  入主中書施行新政

  李孟當政后,針對當時的弊政之尤甚者進行改革,主要有四項:一、節賞賜,辦法是“復其舊”④,即按原行定例頒給,削其額外增賜和停止濫賜。二、重名爵。大德以來,名爵大濫,封授三公者無數;又僧、道皆另署官府管理,擾亂政事。孟奏請削奪濫冒名爵,罷僧道官。三、核太官之濫費。宣徽院掌宮廷飲膳、宴饗及宿衛廩給等事,太府監領左、右藏等內庫,掌其錢物出納,這些內廷機構收支不受政府核查,欺冒、濫支情況十分嚴重。李孟提出應予核查。至大四年三月仁宗令太府監:“自今雖一繒之微,不言于朕,毋輒與人。”(《元史·仁宗紀一》)當是施行新政的一環。四、汰宿衛之冗員。元代四宿衛(怯薛)人數累朝增加,同時,由于充當宿衛士(怯薛歹)是做官的捷徑,諸色非蒙古人冒入者甚多,成為財政的沉重負擔。仁宗詔命分汰宿衛士,漢人、高麗、南人冒入者還其原籍,當出于李孟之議。這四項改革都觸犯到貴族、近臣的利益,雖蒙古大臣亦不敢議及,李孟乃能挺身任之,明知將有危險而不顧。他還奉命兼領國子監學,親詣國子學課督諸生,整飭學政。建議:“四方儒士成才者,請擢任國學、翰林、秘書、太常或儒學提舉等職,俾學者有所激勸。”仁宗采納其議,詔“自今勿限資級,果才而賢,雖白身亦用之”(《元史·仁宗紀一》)。并命李孟博選南北才學之士任職翰林。仁宗即位一年就頗多善政,如選用儒臣,重視教育(增國子生額及其廩膳等),整頓機構(至元三十年后新設、升級諸衙門及冗員分別裁、并、降、罷),撙節經費等等。這和李孟多年教學的影響和當政后的輔佐有很大關系。他曾說:“道復以道德相朕,致天下蒙澤。”

  當政才數月,李孟便請辭平章職,仁宗不允,謂“朕在位,必卿在中書,朕與卿相與終始。”至大四年閏七月,加封秦國公,命裝潢其畫像,填金刻匾,摹前賜號及親署,令文臣作序、贊于其下。對一個布衣出身的漢族儒臣來說,可謂備極榮寵。然而,半年后,皇慶元年(1312)正月,李孟即告假歸葬其父母于上黨,雖仁宗囑其事畢速還,卻延宕至十二月(三月葬事已畢)方回京,并堅請辭政務,終于獲準解除平章政事實職,保留原職銜、爵位,留任翰林學士承旨。皇慶二年夏,又繳還秦國公印綬。為什么李孟正當君臣相得之際卻一再請求辭去相職?時人張養浩說是“公自以布衣致此,懼弗克任。”①實際上應有更深一層原因。對李孟的改革,“貴戚近臣惡其不利于已”,只是礙于有仁宗支持,不敢公然反對,但朝中還存在著以皇太后答己及其寵臣、中書右丞相鐵木迭兒為首的另一強大守舊勢力。他們處處掣肘新政,反其道而行之。至大四年十一月,李孟奏報了嚴重的財政狀況:“今每歲支鈔六百余萬錠,又土木營繕百余處,計用數百萬錠,內降旨賞賜復用三百余萬錠,北邊軍需又六七百萬錠。今帑藏見貯止十一萬錠,若此安能周給!自今不急浮費,宜悉停罷。”指出營繕、賞賜仍為巨大支出。十二月,中書省臣奏:“今官未及考,或無故更代,或躐等進階,僭受國公、丞相等職,諸司已裁而復置者有之。今春以內降旨除官千余人,其中欺偽,豈能悉知!壞亂選法,莫此為甚。”可見財政和官制方面的改革受到干擾(尤以“內降旨”為甚),并不順利;反對新政的貴戚近臣有太后為之奧援,不能不使無“根腳”漢人李孟深感處境艱危。這從他的《偶成》詩(疑作于歸鄉葬親期間)中可以看出:

  日午山中道,停驂進步難,堿侵苔徑滑,風吹毳袍寒。

  匡國終無補,全身尚未安。一尊茅店酒,強飲不成歡。

  皇慶二年十月,仁宗命中書省集議實行科舉,李孟亦預議。十一月,頒《行科舉詔》,定于下一年八月鄉試,又下一年二月會試。當時科舉停辦已久,恢復科舉一事,從世祖初年以來屢次議而不行,直到仁宗時阻力仍然很大,“大臣且笑且怒,下而素以士名,恥不出此,亦復騰鼓謗議。贊其成者數人耳”①。在這些贊成者中,李孟起了主要作用。他長期執教于潛邸,使仁宗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形成“修身治國,儒道為切”(仁宗語)的思想和重用儒者的施政方針;在與仁宗論用人之道時,他提出了實行科舉的主張:“自古人才所出固非一途,而科目得人為盛。今欲取天下人才而用之,舍科目何以哉。然必先德行經術,而后文辭,乃可得其真才以為用。”促使仁宗果斷作出決策。延祐元年(1314)十二月,他被重新任命為中書平章政事;二年春,受命知貢舉,主持了元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并擔任廷試監試官。在《初科知貢舉》詩中,他得意地寫道:百年場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豹管敢窺天下士,鰲頭誰占日邊名。寬容極口論時事,衣被終身荷圣情。愿得真儒佐明主,白頭應不負平生。七月,進階金紫光祿大夫(正一品,原為從一品光祿大夫),勛上柱國,改封韓國公。

  權奸的掣肘與迫害

  然而,李孟第三次進入中書后,在政務上似未能有所作為。右丞相鐵木迭兒專權,奏以孟分領錢帛、錢法、刑名。鐵木迭兒怙勢貪虐,孟不附權奸,但亦無力匡正。其《在朝思鄉》詩有“中書三入成何事,畫里相看亦厚顏”句,看來并非謙辭。延祐二年初,御史臺因水旱上奏,議及“宰臣燮理有所未至”,孟即請辭職以“避賢路”①。其后又屢次以衰病不能任事乞解政務。四年七月,仁宗允其請,免去平章政事,復授翰林承旨。孟退居閑職后,日以文史自娛。

  延祐七年正月,仁宗死,已被仁宗罷去相位的鐵木迭兒立即又被太后答己任命為右丞相,重掌大權,大肆迫害曾彈劾過他的大臣;以李孟前在中書共事時不肯附己,乃讒構誣謗,奪其所受封爵,仆其先世墓碑,并降職為集賢侍講學士,度其必不肯附就,即可借以中傷之。孟竟欣然就職,使權奸無從借口。從鐵木迭兒一上臺就把李孟作為迫害的對象來看,他對鐵木迭兒專權也有過抗爭,并非緘默容忍。至治元年(1321)四月,孟病死于大都。時人蒲道原的挽詩中有“事有難為可若何”,“磊落勛庸無復紀,令人憤懣寄哀歌”句②。反映了他晚年的處境和對他遭受迫害的不平。

  李孟才氣跌宕,落筆縱橫,所作詩傳播甚廣,所進論議、奏章,常自毀其稿。有《秋谷文集》,今佚,唯《元詩選》存其詩若干首,《山右金石錄》有其文一篇而已。

贈黃秋江處士

元代李孟

君釣秋江月,我耕秋谷云。逃名君笑我,伴食我慚君。

老我素多病,壯君高出群。何時各歸去?云月總平分。

偶成

元代李孟

日午山中道,停驂進步難。堿侵苔徑滑,風吹毳袍寒。

匡國終無補,全身尚未安。一尊茅店酒,強飲不成歡。

寄東宮二首 其一

元代李孟

艱危勤扈從,俯仰盡周旋。小試屠龍技,翻成抱虎眠。

脫鉤魚縱壑,漏網鳥沖天。萬事從今始,灰心未死前。

寄東宮二首 其二

元代李孟

十年陪顧問,一旦決安危。自合成功去,應慚見事遲。

長城徒自壞,孤注莫相疑。辟谷求仙者,高名百世師。

初科知貢舉

元代李孟

百年場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豹管敢窺天下士,龍頭誰占日邊名。

寬容極口論時事,衣被終身荷圣情。愿得真儒佐明主,白頭應不負平生。

金陵懷古

元代李孟

西風聒耳過黃蘆,萬水東流草樹枯。蟾闕一年秋色遠,鵲橋萬里客心孤。

青山故國新豐市,芳草王孫舊酒壚。壯志未磨天地闊,劍光耿耿照江湖。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造句 英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 欧美成人a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首页 | 久久国产片| 97免费视频观看 | 成人高清无遮挡免费视频软件 |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天堂久久 | 免费看欧美毛片大片免费看 | 色播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第一 |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日韩一级片视频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美国一级毛片片aa久久综合 | 日本高清毛片视频在线看 | 亚洲精品aaa | 九九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激情丝袜美女 |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 | 99色播| 久青草青综合在线视频 | 99久久免费看精品国产一区 | 国产成人免费福利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美女很黄免费 |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 玖草资源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 国产区更新 | aaa毛片在线| 毛片韩国| xxx免费视频 | 久久综合久美利坚合众国 | 一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 国产成人咱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国产精亚洲视频 | 日本黄色毛片 |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