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fēng)。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飄拂若霞似電,你飛揚絢麗如虹。
你飄逸在煙霧里,你飛騰在白云中。
依依地你隨意招搖,悠悠地又隨風(fēng)而去。
你這無翅的輕薄子啊,何苦如此在空中折騰?
注釋
幡:寺院中常用之物,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其狀猶如大將之旌旗。亦有為祈福而立者。
寫虹:描繪彩虹。整句意為:飛騰在空中像描繪的彩虹一般。
紛披:和緩。依回:往復(fù)回環(huán)。
掣曳:牽引。
鑒賞
唐太宗為一代雄主,其武功文治為史家所稱道,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大乘空觀,對這位明主而言,應(yīng)是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詩歌首先極寫殿前幡的千姿百態(tài):她艷麗,如虹若電;她生動,低飛高舉;她依依隨人,又飄飄隨風(fēng)。然而,作者的一雙慧眼卻早看透了她本質(zhì)的輕薄,她的招搖全不過是弄空而已。由此,對不可一世的她,作者反倒生出一種大慈大悲的憐憫之心。這首詩詩中的殿前幡,成為塵世里萬法之象征,該詩也就表現(xiàn)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空觀。這首詩,令世人想起《壇經(jīng)》所記載的一段公案:“時有風(fēng)吹幡動,一僧云幡動,一僧云風(fēng)動。惠能云:‘非幡動、風(fēng)動,人心自動。’印宗聞之悚然。”唐太宗詩未如惠能悟得透徹,但該詩卻自有一種禪悟的智慧。
李世民簡介
唐代·李世民的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jì)世安民”,隴西成紀(jì)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92篇)〕猜你喜歡
-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dāng)時奢侈今何處?
- 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出自 宋代 蘇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風(fēng)淅淅,雨纖纖。難怪春愁細(xì)細(xì)添。
出自 清代 納蘭性德: 《赤棗子·風(fēng)淅淅》
-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出自 宋代 蘇軾: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
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美人不用斂蛾眉。
出自 宋代 葉夢得: 《虞美人·雨后同干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作》
-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