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制
詞語解釋
牽制[ qiān zhì ]
⒈ ?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動。
例為敵人重炮轟擊所牽制。
英pin,pin down;
⒉ ?約束;控制。
例無所牽制。
英control;
引證解釋
⒈ ?拘泥。
引《漢書·元帝紀贊》:“而上牽制文義,優(yōu)游不斷, 孝宣 之業(yè)衰焉。”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臨機制變,尤非牽制文義者所能為。”
章炳麟 《訄書·學(xué)變》:“上視 楊雄 諸家,牽制儒術(shù),奢闊無施,而三子閎達矣。”
⒉ ?約束;控制。
引《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自單于在外,莫能牽制長卑。”
唐 韓愈 《薛公墓志銘》:“部刺史得自為治,無所牽制。”
《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操 欲令我遠子入朝,是牽制諸侯之法也。”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五:“臣知其牽制官兵前去抵敵,乘虛攻我大營狡謀。”
⒊ ?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動。
引王闿運 《桂陽陳侍郎行狀》:“因陳事權(quán)不一之弊,雖俱賢人,猶懼牽制其后,一以兵餉事任 左文襄。”
《舊唐書·高適傳》:“適 練兵於 蜀,臨 吐蕃 南境以牽制之。”
鄭振鐸 《桂公塘》十三:“兩 淮 的兵力是足以牽制北軍的。”
國語辭典
牽制[ qiān zhì ]
⒈ ?牽纏控制,約束而使不能自由。也作「牽掣」。
引《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愿募敢死勇斗之士,每日與彥章排戰(zhàn)以牽制之,使之旬日不得東下,則我城可成。」
《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牽制諸侯之法也。」
⒉ ?棒球比賽時,投手投球給壘手,使在壘上的對方球員不敢隨便盜壘,稱為「牽制」。
最近近義詞查詢:
收獲的近義詞(shōu huò)
經(jīng)常的近義詞(jīng cháng)
長槍的近義詞(cháng qiāng)
收拾的近義詞(shōu shí)
轟動的近義詞(hōng dòng)
不由自主的近義詞(bù yóu zì zhǔ)
先鋒的近義詞(xiān fēng)
安靜的近義詞(ān jìng)
明顯的近義詞(míng xiǎn)
靠近的近義詞(kào jìn)
香噴噴的近義詞(xiāng pēn pēn)
解除的近義詞(jiě chú)
指正的近義詞(zhǐ zhèng)
打針的近義詞(dǎ zhēn)
打敗的近義詞(dǎ bài)
矯正的近義詞(jiǎo zhèng)
講述的近義詞(jiǎng shù)
出手的近義詞(chū shǒu)
流動的近義詞(liú dòng)
隨機應(yīng)變的近義詞(suí jī yìng biàn)
意外的近義詞(yì wài)
心事的近義詞(xīn shì)
隨聲附和的近義詞(suí shēng fù hè)
充斥的近義詞(chōng chì)
耳環(huán)的近義詞(ěr huá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