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頭換面
詞語解釋
改頭換面[ gǎi tóu huàn miàn ]
⒈ ?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動,其內容卻依然如故。
例改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人。——唐·寒山《寒山詩》
今人作經義,正是醉人說話,只見許多說話,改頭換面,說了又說,不成文字。——《朱子語錄·朱子》
英make the superficial changes; change the appearance only;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謂眾生在六道輪回中只改變形相而其神識不變。
引唐 寒山 《詩》之二一三:“可畏輪迴苦,往復似翻塵。蟻巡環未息,六道亂紛紛。改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人。”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三折:“緣有四生之品類,遂成萬種之輪迴……女人變男,男又變女,人死為羊,羊死為人,還同脫袴著衣,一任改頭換面。”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冤債原從隔世深,相逢便起殺人心。改頭換面猶相報,何況容顏儼在今?”
⒉ ?改扮;改變面目。
引清 黃宗羲 《翰林院庶吉士子一魏先生墓志銘》:“忠死之家哀榮已備,而導之興獄者 阮大鋮、傅櫆 方改頭換面,捲土重來。”
魯迅 《且介亭雜文·說“面子”》:“上等人大撈一批金珠珍玩,卻仿佛也不見得怎樣‘丟臉’,況且還有‘出洋考察’,是改頭換面的良方。”
⒊ ?比喻只改形式,不變實質、內容。
引《朱子語類》卷一〇九:“今人作經義,正是醉人説話。只是許多説話,改頭換面,説了又説,不成文字。”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予生平最惡 弋陽、四平 等劇,見則趨而避之,但聞其搬演《西廂》,則樂觀恐后。何也?以其腔調雖惡而曲文未改,仍是完全不破之《西廂》,非改頭換面、折手跛足之《西廂》也。”
魯迅 《華蓋集·這個與那個》:“古來就這樣,所謂讀書人,對于后起者卻反而專用彰明較著的或改頭換面的禁錮。”
國語辭典
改頭換面[ gǎi tóu huàn miàn ]
⒈ ?本指一代新人換舊人,面孔不斷變換。語本后比喻表面上雖改變,而實質未變。亦比喻澈底改變。
引《全唐詩·卷八〇六·寒山詩》:「改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人。」
《朱子語類·卷一〇九·論取士》:「今人作經義,正是醉人說話。只是許多說話改頭換面,說了又說,不成文字。」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拿出做八股時套襲成文的法子,改頭換面,做成若干種,也想去賣錢。」
例如:「他出獄后決定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近洗面革心 洗心革面 新瓶舊酒
相關成語
- shǒu shū手疏
- sì bǎi zhōu四百州
- yīn yuè音樂
- huáng xīng黃興
- jiāng jiù將就
- guó tài mín ān國泰民安
- yào jù要具
- róng yán容顏
- shì zhǔ事主
- yáo yáo yù zhuì搖搖欲墜
- jié yù節欲
- miàn qián面前
- cǎo rǎo草擾
- xiāo shì消逝
- chuán shēng tǒng傳聲筒
- chù jiǎo觸角
- yī chuán shí shí chuán bǎi一傳十十傳百
- zhèng fù正負
- lǎo pó老婆
- zhí fāng dà直方大
- chún zhèng純正
- rèn zuò認作
- yí qì遺棄
- dòng jī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