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
詞語解釋
毛詩[ máo shī ]
⒈ ?相傳為西漢初毛亨、毛萇開創解說《詩經》含義的學派,屬古文學派。漢代流傳于民間,東漢經學家鄭玄曾為《毛傳》作《箋》。后三家詩亡佚,至唐代,《毛傳》和《鄭箋》成為官方承認的《詩經》注釋依據,受到后世推崇。《毛詩》現已成為《詩經》的代稱。
引證解釋
⒈ ?即今本《詩經》。相傳為 漢 初學者 毛亨 和 毛萇 所傳。據稱其學出于 孔子 弟子 子夏。《漢書·藝文志》著錄有《毛詩》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故稱。 《毛詩》在 西漢 未立學官,屬經古文學派。 東漢 時著名學者 鄭眾、賈逵、馬融、鄭玄 等皆治《毛詩》。 鄭玄 作《毛詩傳箋》。 魏 晉 以后,今文 齊、魯、韓 三家《詩》漸散亡或無傳者,唯《毛詩》獨盛。至 唐 孔穎達 定《五經正義》,于《詩》取 毛 傳與 鄭 箋,乃更為后世所宗尚。至 宋,始有人懷疑出于 子夏 說為偽托。 清 儒治《毛詩》者頗多,以 陳奐 《詩毛氏傳疏》為精確詳備。
國語辭典
毛詩[ máo shī ]
⒈ ?今本《詩經》,為毛亨傳。《詩經》在漢代有齊、魯、韓、毛四家之學,獨存毛詩,流傳至今。
引《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二毛曾注詩經,故曰毛詩。」
近詩經
最近近義詞查詢:
熱水的近義詞(rè shuǐ)
枝節的近義詞(zhī jié)
開啟的近義詞(kāi qǐ)
兒女的近義詞(ér nǚ)
檢驗的近義詞(jiǎn yàn)
警惕的近義詞(jǐng tì)
一見鐘情的近義詞(yī jiàn zhōng qíng)
迂回的近義詞(yū huí)
充饑的近義詞(chōng jī)
適宜的近義詞(shì yí)
美味的近義詞(měi wèi)
千方百計的近義詞(qiān fāng bǎi jì)
安靜的近義詞(ān jìng)
聰明的近義詞(cōng míng)
毋庸的近義詞(wú yōng)
明亮的近義詞(míng liàng)
公共的近義詞(gōng gòng)
大哥的近義詞(dà gē)
悄悄的近義詞(qiāo qiāo)
塑像的近義詞(sù xiàng)
實在的近義詞(shí zài)
行動的近義詞(xíng dòng)
節拍的近義詞(jié pāi)
今天的近義詞(jīn tiān)
庶民的近義詞(shù mí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