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門通州,在京杭大運河的北端,矗立著一座馳名神州的寶塔,她就是燃燈佛舍利塔。燃燈佛是古今佛祖釋迦牟尼的老師,傳說他出生時使身邊的一切光明如燈,因此稱燃燈佛。據說他死后遺體在火化時曾結成珍珠狀的物質叫舍利子。燃燈佛舍利塔就是收藏有燃燈佛舍利的塔。燃燈塔據《通州志》記載,在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時,這座塔曾因強烈地震倒塌,有不少人看見在亂磚堆里散落著數百顆舍利子,如小米大小,顏色淡黃微紅,晶瑩似寶珠,揀起來存放在佑勝教寺里,在重新建筑時又放入了塔的天宮里面。一千四百余年來,燃燈塔高高聳立在白河今北運河)西畔,是用來鎮壓白龍,以防泛濫,保護兩岸百姓免遭水災而修建,是一座鎮河塔。“支柱幽燕天半壁”,“一枝塔影認通州”,這是清代兩位著名詩人描繪燃燈塔的詩句,前句描寫巍然屹立、雄偉壯觀的景象,后句記述古塔景致較美,可作古城通州象征的神韻,因此使此塔享譽中華。此塔在北周末期創建(577--581年),在唐代貞觀七年(633)復建,在遼代重熙年間(1032--1054)重建。元代大德七年(1303)、至正七年(1347)、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清代康熙九年(1670)都曾進行過維修。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被震倒后,只剩塔座,從三十年(1691)起,由僧人照感四處募捐,進行重建,每年建成一層。三十五年(1696),知州吳存禮以為太慢,就帶頭捐錢,倡議公捐,加速修建,終于在三十七年(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琉璃河天香牡丹園
琉璃河天香牡丹園...
-
仁壽殿
仁壽殿位于仁壽門內,是園內主要的政治活動場所。清乾隆時(1736一1795)名勤政殿,光緒時(1875-1908)重建,改稱仁壽殿。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仁壽殿東向,面闊7間,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
-
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京西門頭溝區東南部、太行山余脈寶珠峰南麓,因廟后有龍潭,廟前有柘樹,山名潭柘山,寺名也就名之潭柘寺。潭柘寺是北京較古老的寺廟,比北京城建城還早800年。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時期(265-316年),時稱嘉福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
-
北廟
北廟始建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是一座比較完整的道教名觀。它由主廟蟠桃宮和圣母宮、斗母宮組成,合稱三宮。 北廟還引得一些達官貴人、名人雅士紛紛到這里修建私人消夏別墅,較著名的有曹錕的曹宅、吳佩孚的宅和楊小樓的楊家院。 ?北廟始建于民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