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群島面積為2.8萬平方公里,位于西南太平洋,屬美拉尼西亞群島。地處澳大利亞北部,西離巴布亞新幾內亞485公里,包括地理上所羅門群島大部、圣克魯斯群島、翁通爪哇群島等,共900多個島嶼,最大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面積6475平方公里。所羅門群島沿海地勢較平坦,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極好,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潛水區之一,開發旅游潛力大。
所羅門群島概況
所羅門群島位于西南太平洋,屬美拉尼西亞群島。地處澳大利亞北部,西離巴布亞新幾內亞485公里。包括地理上所羅門群島大部、圣克魯斯群島、翁通爪哇群島等,共900多個島嶼,最大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面積6475平方公里。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9∶5。旗地由淺藍、綠色兩個三角形構成。一道自左下角至右上角的黃色條帶將旗面分為兩部分。左上方為淺藍色三角形,內有五顆等大的白色五角星;右下方為綠色三角形。淺藍色象征海洋和天空,黃色代表太陽,綠色象征該國的森林;五顆星代表組成這個島國的五個區域,即東、西、中央、馬萊塔和其他外圍島嶼。
3000年前已有人在此定居。1568年被西班牙人發現并命名。后荷蘭、德國、英國等殖民相繼到此。1885年,北所羅門成為德國“保護地”,同年轉歸英國(布卡和布干維爾島除外)。1893年成立“英屬所羅門群島保護地”。二次大戰期間,于1942年被日軍占領,此后該島一度成為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和日軍反復爭奪的戰略要地。1975年6月,英屬所羅門群島更名為所羅門群島。1976年1月2日實行內部自治。1978年7月7日獨立,為英聯邦成員。
所羅門群島人口約50萬,其中93.4%屬美拉尼西亞人種,波利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和白人分別占4%、1.4%和0.4%,華人約有1000人左右。居民95%以上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全國有87種方言,通用皮金語,官方語言為英語。
獨立以來,所羅門群島的經濟有較大發展。工業主要有魚產品、家具、塑料、服裝、木船、香料等。工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農業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主要農作物是椰干、棕櫚油、可可等。所羅門群島盛產金槍魚,是世界上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金槍魚年捕量約為8萬噸。魚產品為第三大出口商品。所羅門群島沿海地勢較平坦,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極好,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潛水區之一,開發旅游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