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有“地中海心臟”之稱,面積316平方公里,是聞名世界的旅游勝地,被譽為“歐洲的鄉村”。全國由馬耳他島、戈佐、科米諾、科米諾托和菲爾夫拉島五個小島組成,其中馬耳他島面積最大,為24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0公里。馬耳他島地勢西高東低,丘陵起伏,間有小塊盆地,無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馬耳他概況
馬耳他,全稱為馬耳他共和國,位于地中海中部,有“地中海心臟”之稱,面積316平方公里,是聞名世界的旅游勝地,被譽為“歐洲的鄉村”。全國由馬耳他島、戈佐、科米諾、科米諾托和菲爾夫拉島五個小島組成,其中馬耳他島面積最大,為24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0公里。馬耳他島地勢西高東低,丘陵起伏,間有小塊盆地,無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馬耳他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馬耳他全國40.12萬人(2004年)。主要是馬耳他人,占總人口的90%,其余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國人等。官方語言為馬耳他語和英語。天主教為國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希臘東正教。
公元前10至前8世紀,古代腓尼基人到此定居。公元前218年受羅馬人統治。9世紀起先后被阿拉伯人、諾曼人占領。1523年,耶路撒冷圣-約翰騎士團從羅得島移居這里。1789年,法國軍隊將騎士團逐出。1800年被英國英領,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1959年及1961年起獲得一定程度的自治,1964年9月21日正式宣布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兩個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左側為白色,右側為紅色;左上角有一鑲著紅邊的銀灰色喬治十字勛章圖案。白色象征純潔,紅色象征勇士的鮮血。喬治十字勛章圖案的來歷:馬耳他人民在二戰期間英勇作戰,配合盟軍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進攻,于1942年被英王喬治六世授予十字勛章。后來,勛章圖案被繪制在國旗上,1964年馬耳他獨立時,又在勛章圖案四周加上紅邊。
馬耳他主要城市
瓦萊塔:瓦萊塔(Valletta)是馬耳他共和國的首都,是一座歐洲文化名城,以圣約翰騎士團第六任首領拉-瓦萊特的名字命名,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它有許多有趣的別名,諸如“圣約翰騎士團之城”、“巴洛克的偉大杰作”、“歐洲藝術之城”等。人口約7100人(2004年)。
瓦萊塔城由米開朗琪羅的助手弗朗西斯科-拉帕萊利設計。為增強防御功能,背海一面有圣艾爾莫堡護衛,隔海灣左方有迪聶堡、曼紐爾堡,右方有三座古城相護,后城門方向建有弗洛里阿娜防御工事,使瓦萊塔城處于核心。城市建筑布局整齊,古跡很多。城門前有“三海神”噴泉(1959年修建)、腓尼基飯店;城內有國立考古博物館、美術館、曼紐爾劇院、建于1571年的騎士團首領宮(現總統府)和建于1578年的圣約翰大教堂等古建筑。圣約翰大教堂這座典型的文藝復興晚期建筑被認為是瓦萊塔的象征。城旁的總理府花園(上巴克拉花園)可以俯瞰大港的景色。
該城建筑布局整齊,城街狹直,兩旁建筑均為馬耳他特有的石灰巖建成,呈灰白色,具有濃厚的中東阿拉伯的建筑風貌,并對馬其它城市建筑風格有很大影響。城市內巴羅克式建筑風格與當地建筑形式協調融合,擁有320座具有建筑藝術和歷史價值的古建筑,整個城市都為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1980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瓦萊塔依山傍水,氣候宜人,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里安靜恬適,聽不到大城市的喧囂,也沒有大工業的煙塵,污染程度低,交通便利,市場繁榮,社會秩序良好,旅游費用低廉。這里春天來得早,當歐洲還處在千里冰封的嚴冬季節時,瓦萊塔已是春暖花開、陽光和煦,許多歐洲人特意趕來過冬。夏日時節,晴空萬里,海風徐徐,并無酷夏,加上海水清澈、沙灘松軟,是游泳泛舟、日光浴的好地方。在馬耳他沒什么地方更能比瓦萊塔折射出馬耳他人的生活了。白天忙碌的城市卻保留著閑適的氣氛;狹窄小巷里古老的歐式建筑,莊嚴的教堂, 華麗的宮殿,勾勒出了古老而美麗的瓦萊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