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面積63萬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大陸東部的索馬里半島,北臨亞丁灣,東瀕印度洋,西與肯尼亞、埃塞俄比亞接壤,西北與吉布提交界,因扼守紅海連接印度洋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海岸線長3200公里,東部沿海為平原,沿岸多沙丘,亞丁灣沿岸低地為吉班平原,中部為高原,北部多山,西南部為草原、半沙漠和沙漠。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西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
索馬里概況
索馬里,全稱為索馬里共和國,位于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里半島。北臨亞丁灣,東瀕印度洋,西接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西北界吉布提。海岸線長3200公里。東部沿海為平原,沿岸多沙丘;亞丁灣沿岸低地為吉班平原;中部為高原;北部多山;西南部為草原、半沙漠和沙漠。蘇拉德山海拔2408米,為全國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謝貝利河和朱巴河。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西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干燥少雨。
13世紀時曾建立過封建帝國。從1840年開始,英、意、法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和瓜分索馬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意先后被迫于1960年同意英屬索馬里和意屬索馬里獨立,兩地在同年7月1日合并成立索馬里共和國。1969年10月21日改國名為索馬里民主共和國。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地為淺藍色,正中一顆白色五角星。淺藍色是聯合國旗幟的顏色,因聯合國是索馬里托管和獨立的創議者。五角星象征非洲的自由和獨立;五個角分別代表原索馬里的五個地區;意屬索馬里(現稱南區)、英屬索馬里(現稱北區)、法屬索馬里(現已獲得獨立的吉布提)、以及現在的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的一部分。
人口1040萬(2004年估計)。索馬里語和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和意大利語。伊斯蘭教為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