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請同學翻譯“書在桌子上”,相信大部分同學們都是可以正確說出來的,即 The book is on the table.但是如果請大家說一說“我晚了”,大部分同學都會根據漢語,字對字的變成”I late”。為什么同樣類型的句子,大家會出現問題呢?
通過平日教學發(fā)現,出現此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們仍然無法擺脫母語的影響。因為在漢語中句子是可以沒有動詞的,但是英語句子是和漢語句子不一樣的。如果想要表達一個英文句子,就必須得有謂語動詞,一個表達主語動作或者狀態(tài)的動詞,表達動作的動詞比較容易,我們往往不會出現問題,但是當我們想表達主語狀態(tài)時,就會出現問題了。因為漢語中表達狀態(tài)時往往是無動詞現象,但是英語里必須有謂語動詞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用be動詞,作為連系動詞,來連接主語與它的狀態(tài),其實也就是形成了主系表結構。
所以,請同學們牢記:如果漢語里無動詞,英語里請想到be動詞,這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動詞。那么“我晚了”,這句話,相信大家都知道該怎么正確表述了,即: I am/was late.
另一種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就是在一個句子中遇到多個動詞的情況。我們還是先來看個例子,“我的愛好是打籃球”,這個句子在課堂實踐中,有部分學生能直接說對,即”My hobby is playing basketball.”。但是有部分同學會先說成,”My hobby is play basketball.”這樣說的同學還是受到母語的影響,字對字地做了個句子翻譯。如果他們能懂得并按照英語語言規(guī)則去運用的話,這個問題也是迎刃而解的。那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上一部分我們就提及到在英語中必須有一個謂語動詞,但是一個句子里可以有多個動詞,那么其余的動詞要怎么辦呢?保持自身形式不變,肯定不合適了。所以,就需要“變身”一下,“包裝”下自己,以區(qū)別自己和謂語動詞的不同,即成為非謂語動詞,也就是我們這里說的動名詞playing的形式。
通過以上兩種常見問題的解析,我們再一次強調了英語和漢語的差異,并希望同學們在語言轉換時能注意這些不同,盡量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