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Homer,9-8 B.C.)是古希臘吟游盲詩人,著有史詩《伊利亞特》(Iliad)和《奧德賽》(Odyssey)。荷馬史詩來源于公元前20世紀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后流傳在民間的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在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由荷馬整理加工成演唱本史詩形式。荷馬史詩的內容非常豐富,它在藝術技巧、歷史、地理和風俗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學術價值,被奉為歐洲史詩的典范,為以后的文學藝術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說自己的作品是“荷馬盛宴的殘渣”,維吉爾、但丁、彌爾頓、莎士比亞、歌德等都從荷馬史詩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羅馬詩人賀拉斯(Horace, 65-8B.C.)在他的《詩藝》(Ars Poetica)中這樣說:“我認為居然可尊敬的荷馬有時也會打磕睡(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這是羞愧的事,但在如此長久的寫作中,睡意襲來時,打一下磕睡也未嘗不可。”意思是說巧匠也有平庸之作,偉人有時也會犯錯誤,也就是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如;
Homer sometimes nods. There is nobody in existence who never makes any mistake.
(荷馬尚有打盹之時,從不犯錯誤的人是不存在的。)
Scientific reason, like Homer, sometimes nods.
(科學推理有時也會出錯。)
Don’t blame the child for such mistakes.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
(別為了這些錯誤責備孩子,神仙也難免回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