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know你知道……
Vincent留學(xué)地美國
留學(xué)前,我覺得自己英文還行,甚至講起英語來還有口頭禪,總愛模仿美劇中老美的口音,說話前先來句“YouKnow…”作為開場白。當(dāng)時感覺,這樣開始對話會產(chǎn)生些許親近感,能馬上跟對方套上近乎。有一次去面試一份教中文的小時工,自己覺得說了小半輩子中文,而且通過了國內(nèi)的普通話考試,到美國教個把小孩子完全不成問題。而看面試?yán)蠋煹姆磻?yīng),她對我的簡歷也挺滿意。所以不由自主地想營造一種輕松平等的對話氛圍。所以我習(xí)慣性地脫口而出:“You know ItaughtChinese to foreign studentswhen IwasinChina。”剛想繼續(xù)炫耀自己的口語時,對方面無表情地打斷我,毫不客氣地說:“Idon’tknow。”接著又開始滔滔不絕地向我要推薦信,當(dāng)我解釋那些工作都是私人兼職的時候,她那一臉質(zhì)疑的表情仿佛是在說:原來你從未接受過培訓(xùn),只是非正式地從事過零星的成人漢語教學(xué),那你憑什么來這里教幼兒漢語呢?我就知道自己這次面試失敗了。原來在英語中, know是一個非正式的表達,You 所以不合適用于這樣的正式場合。跟與自己不熟的陌生人也最好不要用。
Shake a leg!快點兒!
Elizabeth留學(xué)地美國
美國人奉行“時間就是金錢”的準(zhǔn)則,所以經(jīng)常會相互催促。尤其是幾個女生相伴上街,總要花很長時間化妝打扮,弄得房間一團糟的時候還在大呼小叫,倒是有趣。其中最常聽到的一句就是“Shake a leg!We arealready late!”就是“快點啦!我們已經(jīng)晚了!”一開始聽到這話的時候我還真不明所以,因為Shake這個詞大家都很熟,就是“震動,發(fā)抖”的意思。聽來就像“我們遲到了,我緊張的腿都抖了!”后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句俚語,而且非常口語化。在趕飛機、趕考、趕著去約會的時候都可以用,純粹是說時間緊張,而與心理無關(guān)。如果要說嚇得兩腿發(fā)抖,也有一句專門的話:“Shake inmy shoes。”不說腳抖,而說鞋抖。另一句話常用在萬圣節(jié)或者愚人節(jié)的時候,就是“To pullone’s leg。”意思就是“開某人玩笑”。想想在別人走路的時候去拉他的腿一下,這個玩笑開的是夠損的!
Can I have somemore?我能再來點么?
Fiona留學(xué)地英國
有次跟英國同學(xué)一起去一家餐館,那里主菜是可以續(xù)的。因此一群人興致勃勃一起前去。主菜分量小,吃一份確實還沒飽。于是我舉著手對服務(wù)員說:“Can Ihave anotherone?”服務(wù)員連忙跑過來驚恐地看看我,問:“Is there any problem,ms?”我回答:“No, I justwant to have another one。”一邊說一邊還心里犯嘀咕,英國佬也挺摳門的嘛,明明說好能續(xù)的,怎么一談到續(xù)餐還要大驚小怪問有什么問題。對面的同學(xué)見狀,立馬微笑著對服務(wù)員解釋道:“Justonemore,please。”服務(wù)員這才跑開去,但仿佛還心有疙瘩。等服務(wù)員再端上來一份后,人家還念念不忘問我是否對主菜有任何問題,我忙不迭地說“沒問題,沒問題……”接下去的餐只敢埋頭悶吃,極為不好意思。
原來我說的那句話,以及說話前的大聲召喚狀會被人誤以為是我對食物不滿意,要求更換一份。通常這對一家餐館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不滿和批評,屬于挺原則性的問題。其實要求續(xù)餐只需簡單說一句“Onemore,please。”即可,意思就是“再給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