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叫門面音?
我們和老外打招呼,一定是經典的教科書式的對白:
Hello!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And you?
I’m Fine too.Thank you。
SEE?一個THANK YOU就讓你的英語實力初露端倪。
90%以上的中國人會按照QQ聊天時的經典縮寫“3Q”來發音,一上來就把自己的語音面貌定位在CHINGLISH水平。
我們把“TH”叫做咬舌音,顧名思義,發音的時候要咬著舌頭。由于中文里沒有對應的發音,很多人發TH的時候都會忽略這個細節。所以,“我思考”(I THINK)變成了“我沉下去”(I SINK)。
怎么來練習?
很簡單,首先要克服對咬舌音的恐懼心理,不要怕發音的時候咬痛舌頭,也不要怕把舌頭越咬越腫變成大舌頭影響說話,都不會的。這么多老外都發的好好的,還健在呢。大家練得時候慢慢來,先試著從最簡單的THIS、THAT、THESE、THOSE、THINK、THANK開始。
這樣的練習是讓大家找到咬住舌頭的感覺,等待這種發音習慣成自然后,大家才開始通過句子來練習。以下3句從易到難,供大家練習:
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Father and mother went through thick and thin.(老爸老媽共經風雨。)
There are 33,333 feathers on that birds throat.(這一條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舌頭很可能要抽筋!)
L這個音標大家都不陌生。中國人發L有2種腔調,一種是大江南北的普通L,一種是我們俗稱的港臺腔L,和老美發的L是一致的。有什么區別呢?比如都說I LOVE YOU,中國人比較含蓄內斂,說起來輕描淡寫的,而美國人熱烈濃重地宣泄自己的感情,I LLLLLLLLOVE YOU!在發出“LUV”之前,舌尖會先在口腔上部停滯一會兒。一般人的耳朵不太分辨的出來,推薦大家去看“小甜甜”布蘭妮的MTV《BABY ONE MORE TIME》,里面有一句歌詞“MY LONELINESS IS KILLING ME”,有3個L,MTV里面火辣的BRITNEY唱這句的時候舌尖都可以觸到鼻尖了,這個醞釀的過程非常長了。
L在音節開頭的醞釀過程其實無所謂,但最關鍵的,是L在音節結束后的停滯。而這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從來不曾察覺的發音習慣。
我剛開始學英語時,也不覺得COLD和COAT讀起來有什么分別,這個L好像根本體現不出來。直到我高一那一年接待了來學校的幾個德國學生。可能是德語口音的關系,他們說英語時發L的音感覺搭舌頭。我仔細觀察,才發現在每個L結束后他們都會把舌尖搭到上齒齦,造成濃重的效果。我這才恍然大悟,哦,L原來是這樣發的。德語、法語、意大利語里面的L發的都比英語的濃重,而我們中文里沒有充當結尾音節的L,所以無怪乎大家都不會注意了。
為什么要把L的停滯發到位呢?
這和英語當中一個語音現象連讀有關。來看一個句子,this bottle is full of water.如果你把L的停滯發到位了,讀這句話很自然的會把LE和IS,以及LL和OF連起來讀成“LIS”和“LOF”。
這兩個音看似簡單,其實很顯英語的功力。大家要想讓自己的發音更上一層樓,就要從這些小細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