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說說英語里面的雙賓語現象,此知識點在初中聽說讀寫拔高的語法專題中尤為體現,而且這個知識點對我們平時口語和寫作表達有很大幫助。
聽說讀寫拔高的老師一般會在開班幾節課程里面講到英語的基本句型和用法。
其中有一個很神奇的句型: 主 謂 賓 賓
寫句子順序就是: 主角+謂語動詞+賓語1+賓語2
比如:My mother tells me a story.
然而在大家實際生活里面,會個人發揮,寫出多種多樣具有時代特色,又能體現個人語言創新的句子,結果有的句子就會被改裝成爪哇國語,有的會成Chinglish. 問題的根源,主要是英漢兩種語言思維的差異。
比如我們漢語表達: 我給他買了一本書
對應的英語應該是表達: I buy him a book.
有的同學就要開始糾結了,漢語明明是我給他買了, 為什么英語只有"買"這
個動作,沒有"給"這個動作。
因為我們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喜歡用中式思維,字字翻譯. 切記,英漢有差異,語言陳列是有順序的,就如同櫥窗里的衣服,蛋糕,那都是經過別人精心打扮,展現在大眾眼前的。而關于具體言語陳列,方法用法,我們都會在聽說讀寫拔高課程里面具體體現,今天我們重點還是繼續看雙賓語這個句子。
比如中秋節Mid-Autumn Day快來臨了,我們要不要給心愛的家人或者朋友送一份祝福或者一份小驚喜啊。
這時我們需要表達一句英語:我要給你一個驚喜
同學們會出現不同的表達方式:
1)I will give a surprise to you.
2)I will give a surprise for you.
3)I will give you a surprise.
…
這3句,如果論保險系數最高的句子,那肯定是第3個句子
第1句也對,但是第2句的表達就是錯誤的。
因為 一個動詞后面如果接雙賓語,那就牽扯到 兩個賓語的排列順序
1) 主 + 謂 + 指物的賓語 + 介詞(for、to) + 指人的賓語
2) 主 + 謂 + 指人的賓語 + 指物的賓語
如果用了第1個順序排列,就會牽扯一個問題:
一個接雙賓語的動詞后面的兩個賓語中間到底是用to, 還是用 for,他們肯定是有區別的,但是由于牽扯的具體知識比較多,我們在初中聽說讀寫拔高課程里面會給同學一一總結講解。
但是如果為了優化我們有限的腦細胞 而且要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正確排列,
那必須選擇第2種排列:主 + 謂 + 指人的賓語 + 指物的賓語
舉例: He sends me a message. 他給我發送了一條短信。
She brings me an umbrella. 她帶給我一把傘。
If you give me a chance, I will return you a surprise.
北京聽說讀寫課程:
>>更多寫作請關注語法詞匯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