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區西村幼兒園,坐落在西村彭城東路24號,該園前身建于民國5年(1916)的私立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幼稚園。1952年2月改為廣州越秀師范學校附設幼兒園。1969年5月由荔灣區接辦,改名為荔灣區西村幼兒園。1996年首批走進了省級幼兒園的行列,1997年被評定為荔灣區示范幼兒園,2003年被定為廣東省學前教育協會實驗基地。在荔灣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下,于1986和1998年,分別拆除了幼兒園的舊平房,新建了兩座教學樓。2002年,為進一步提高幼兒園的辦園條件,把鄰近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劃予西村幼兒園管理,使幼兒園占地面積由原來的1244平方米擴展到4875平方米,擁有了建筑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的三座教學樓,按省級幼兒園的標準設置了風雨操場、音體室、電教綜合室、科學活動室、圖書閱讀室、會議室、教師備課室、教具制作室及陳列室等功能室;園內的山坡綠籬、小橋流水以及造形新穎的泳池;富予環保與科幻色彩的長廊、壁畫;教師與幼兒互動學習、實踐探索的畫面,流淌著科學與創新的文化主旋。幼兒園的每一件裝飾,都蘊含著教師與幼兒的創造;建國以來,該園一向是幼兒師范生的見習實習基地、園丁的搖籃。園歷屆領導班子不斷強化“以人為本、嚴謹創新;規范有序、優質高效”的管理理念,凝造“團結、務實、進取、創新”的園風,建設一支朝氣蓬勃、勤奮好學、愛崗敬業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使“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教師”、“省特級教師”、“省南粵優秀教師”、“南粵教壇新秀”、“區青年標兵”等優秀園丁脫穎而出……這里,是教改的實驗基地建國以來,該國先后制訂修改全國性幼教指導文件,分別是: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頒布《幼兒園暫行規程》(草案)1979年中央教育部頒發《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1980年頒發《幼兒園教育綱要》(是前者的補充)1989年10月5日發布國家教委第2號令《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1993年制定《廣州市幼兒發展課程指引》1996年3月9日國家教委正式發布《幼兒園工作規程》,上述試行文件取消2001年頒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是規程內容的具體補充)2001年9月制定《廣東省幼兒園教育指南》西村幼兒園作為教改的實驗基地,積極承擔各項教改及試點任務,發揮示范園的作用。在《幼兒園教育規程》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的指導下,歷屆領導和教師不斷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明確幼兒園性質與任務,秉承“一切為了孩子”這一辦園宗旨,以培養“樂學習、會生活;樂探索、會創新”的人才為目標,貫徹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和“保教結合”的教育原則,重視幼兒養成教育及科技素養,堅持抓好幼兒整天生活領導,把游戲作為幼兒主要活動,以優質的辦園水平及教育質量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50年代,西村幼就已開展“三浴”鍛煉,長期堅持幼兒“三浴”過冬,并作過漢語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的試驗,取得一定的成績。80年代,該園深入學習幼兒園《條例》、《教育綱要》和《規程》,開展《通過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的研究,總結出幼兒“五個自己”的經驗,在全國幼教會議上推廣。在單項試驗基礎上,該園開展了《探索綜合性主題教育,取得整體優化最佳效果》及《創設、發揮幼兒園教育環境作用的嘗試》,提高了教師對整體改革的認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期,該園承擔了驗證《幼兒園教育綱要》的任務,參加了荔灣區創造性美術教育的研究,促進了全園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改革,取得了應用性的研究經驗。90年代,該園開展《幼兒科學啟蒙研究》及《學前兒童創造性科學教育研究》,形成了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有效經驗,并入刊推廣。跨入二千年,該園積極參與創建教育強區的工作,全面建設具有優雅環境、優效設備、優化管理、優良師資、優質教育的五優樂園。同期,承擔《綱要》試點工作的任務,在《綱要》精神指導下,以《廣州市示范園評估標準》為杠桿,為實現《綱要》所提出的師生共同成長,圍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教育目標、內容與要求,積極開展“園本管理”、“園本師資培訓”、“養成教育研究”、“創造性科學教育研究”及“幼兒健康心理研究”,形成了有效的經驗,獲得市級教育部門獎勵并入刊交流推廣。
幼兒園性質:私立
聯系電話:020-83509123
聯系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彭城東路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