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玉肌鉛粉傲秋霜》翻譯及注釋
黃之僑人郭氏,每歲正月迎紫姑神。以箕為腹,箸為口,畫灰盤中,為詩敏捷,立成。余往觀之,神請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戲之。
譯文:黃州僑居人郭遘,在每年的正月都會迎請紫姑神。用簸箕作紫姑神身軀,用一只筷子代替口說話。在灰盤中寫字、作詩。這樣作詩很快,一會就寫成了。蘇軾前去觀看,迎請紫姑神過后,作《少年游》戲諷這件事。
注釋:僑人郭氏:郭遘(gòu),字興宗。山西汾陽人。僑居黃州,稱為“僑人”。紫姑神:亦名子姑、坑三姑娘,傳說中的廁神名。自南朝以來就有迎紫姑神問休咎(吉兇、善惡)之俗。
玉肌鉛粉傲秋霜。準擬鳳呼凰。伶倫不見,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
譯文:肌體被打扮得像玉鉛粉一樣白,可以與秋霜相比。準確地模擬鳳呼喚凰的聲音。樂官伶倫的律譜中看不到,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錢的“清香”也傳不開名聲,都是如米皮、谷殼似的散發著。
注釋:傲:抗衡。準擬:逼真模仿。清香:一種民間宗教的名稱。吐:開,傳開。糠秕:在打谷或加工過程中從種子上分離出來的皮或殼。
到處成雙君獨只,空無數,爛文章。一點香檀,誰能借箸,無復似張良。
譯文:筷子到處都是成雙的,但紫姑神寫字、說話、作詩只用一根筷子,空空洞洞沒有什么內容盡是文字游戲。紫姑神一張小口插上如香檀的箸,誰能憑借箸為籌以獻策,沒有第二個像張良那樣的人。
注釋:無復:沒有第二個。張良:字子房,漢初大臣。安徽毫縣人。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d/file/p/15791ffa9f2e4fdffa6a818acd42d395.jpg)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