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翻譯及注釋
高標跨蒼天,烈風(fēng)無時休。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
譯文:慈恩寺塔高超出穹廬似的青天之外,強勁的風(fēng)吹得沒有休止的時候。假若沒有心胸開闊之人的胸懷,登上此樓反而會觸景生情,生出許多憂愁。
注釋:標:高聳之物。高標:指慈恩寺塔。蒼天:青天。天:一作“穹”。烈風(fēng):大而猛的風(fēng)。休:停息。曠士:曠達出世的人。曠:一作“壯”。茲:此。翻:反而。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
譯文:登上慈恩寺塔極目遠馳,方知佛教的威力之大,足可以構(gòu)思佳作,探尋勝境。仰面穿過彎曲的磴道,方才走出支木交錯的暗處,終于登上頂層。
注釋:象教:佛祖釋迪牟尼說法時常借形象以教人,故佛教又有象教之稱。佛塔即是佛教的象征。足:一作“立”。冥搜:即探幽。龍蛇窟:形容塔內(nèi)磴道的彎曲和狹窄。出:一作“驚”。枝撐:指塔中交錯的支柱。幽:幽暗。
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譯文:夜間在塔上仰觀北斗七星好像在塔的北窗口,耳邊仿佛聽到銀河的水聲向西流動。白日登塔仰視天空,那羲和鞭趕太陽迅速西進,秋神少昊給人間帶來了清秋。
注釋:七星:北斗七星,屬大熊星座。北戶:一作“戶北”。河漢:銀河。羲和:古代神話中為太陽駕車的神。鞭白日:言日行之快,如鞭促趕。少昊:古代神話中司秋之神。
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
譯文:俯看終南諸山忽若破碎成塊,涇渭之水清濁也難以分辨。從上往下一眼望去,只是一片空蒙,哪還能辨出那里是都城長安呢?
注釋:秦山:指長安以南的終南山,山為秦嶺山脈一部分,故云秦山。破碎:終南諸峰,大小錯綜,登高眺望,山巒如破碎。涇渭:涇水和渭水。不可求:難辨清濁。但:只是。一氣:一片朦朧不清的樣子。焉能:怎能。皇州:京城長安。
回首叫虞舜,蒼梧云正愁。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
譯文:回過頭去呼喚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見虞舜的寢陵蒼梧之地正生起一片愁云。痛惜??!當年穆王與王母在昆侖瑤池飲酒作樂,竟然喝到夜幕降臨到昆侖山頭。
注釋:虞舜:虞是傳說中遠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為其領(lǐng)袖,故稱虞舜。蒼梧:這里用以比擬葬唐太宗的昭陵。飲:一作“燕”。晏:晚。
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譯文:黃鵠不停地一個個遠走高飛,哀哀鳴叫不止,不知前去投向何方。你們看那些追陽逐暖的群雁,各自有著謀取稻梁的術(shù)算。
注釋:黃鵠:即天鵝,善飛,一舉千里。去不息:遠走高飛。隨陽雁:雁為候鳥,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稱。此喻趨炎附勢者。稻粱謀:本指禽鳥覓取食物的方法,此喻小人謀取利祿的打算。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d/file/p/42dcb9ea3e1e38ca36a5c92cddf237bb.jpg)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