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牡丹》翻譯及注釋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譯文:庭院中的芍藥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diào)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
注釋:庭前芍藥:喻指宦官、權貴。芍藥: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初夏開花,形狀與牡丹相似。妖無格:妖嬈美麗,但缺乏標格。妖:艷麗、嫵媚。格:骨格。無格指格調(diào)不高。芙蕖:荷花的別名。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譯文: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傾城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注釋:牡丹: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tǒng)稱芍藥,后以木芍藥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見于記載。國色:傾國之色。原意為一國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絕,艷麗高貴。京城:一般認為是指長安,但劉錟編的《詠花古詩欣賞》、鮑思陶等編的《中國名勝詩聯(lián)精鑒》以及謝明等編的《歷代詠物詩選讀》認為此詩中的京城是指洛陽。
劉禹錫簡介
唐代·劉禹錫的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 劉禹錫的詩(65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