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早春》翻譯及注釋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譯文:烏云散去,風雨初停,天氣剛剛放晴,陽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種溫暖明快之感。
注釋:風回:春風返回大地。云斷:云被風吹散。返照:陽光重新照射。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譯文: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紅點點;湖面上漂浮的水蘋,一望無際,猶如整齊的草坪。
注釋:亂:繁多。意為漫山遍野都閃現著。碎紅:杏花花苞剛剛綻開露出點點紅色。發:開花。水蘋:水上浮蘋。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譯文: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變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飛行;黃鴯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
注釋:翅低:飛得很低。白雁:湖邊的白鷗。舌澀:指言語不流利。澀,形容叫聲艱澀,尚不連慣婉轉。黃鸝:黃鶯。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譯文:不是說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興致也減少了。
注釋:不道:不是說。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