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翻譯及注釋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
譯文:從七千里外貶謫來的毛發斑白之人,如一葉孤舟在險惡的十八灘頭飄零。
注釋:二毛人:黑白頭發兼雜的老年人。十八灘:在贛江險處,惶恐灘即其中之一。
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
譯文:思念故鄉山水使我憂思成夢,地名叫惶恐灘更讓我憂傷。
注釋:孤臣:失勢無援之臣。
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浮舟減石鱗。
譯文:長帆受風,如大腹鼓起,雨水暴漲,不見了水流石上的波紋。
注釋:帆腹:帆受風,鼓起像肚腹,故稱“帆胰”。石鱗,像魚鱗一樣的石頭。
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譯文:我應當為官府充當水手,因為我一生經歷的風浪實在太多太多。
注釋:知津:《論語·微子》:“使予路間津焉。”問津,夸義為詢問渡口,后人常借用作請求指點。這里“問津’即識途,語意雙關。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