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翻譯及注釋
爾從咸陽來,問我何勞苦。
譯文:吾弟李沈這次從京都來,特意慰問我,問我有哪些苦惱。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牛滯東魯。
譯文:我因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便只好滯留于東魯,淪為平民。
注釋:沐猴而冠:用項羽事,謂獼猴不耐久著冠帶,以喻楚人性情暴躁。沐猴:即獼猴。身騎土牛:亦獼猴事。獼猴騎土牛,喻困頓、升遷之慢。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飛一雁秦云秋。
譯文:沈弟即將回到京都,凝弟還將留下來,沈弟的此行就將如同孤雁飛向秦地的秋空。
坐來黃葉落四五,北斗已掛西城樓。
譯文:我們坐飲的時間不短了,此刻又值北斗高掛,黃葉落紛紛。
注釋:坐來:猶言適才,正當其時。
絲桐感人弦亦絕,滿堂送君皆惜別。
譯文:悲秋的琴聲時時傳來,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滿依依惜別之情。
注釋:絲桐:指琴。
卷簾見月清興來,疑是山陰夜中雪。
譯文:皎潔的月光從窗外照射進來,這情景就如同當年王子猷在會稽看到的雪景。
注釋:山陰:地名,今紹興,晉王子猷在山陰,夜大雪,忽發清興,思見剡溪戴逵,即命舟前往。見《世說新語·任誕》。
明日斗酒別,惆悵清路塵。
譯文:為明日的分別而干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長安。
注釋:清路塵: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遙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
譯文:那里彌漫的塵埃使我惆悵不已,我只能望見長安的日色而望不見我所思念的人。
注釋:長安:今陜西西安。
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
譯文:長安的空城高入九天,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邊的侍奉。一朝復一朝,發白心時光一日復一日的推移,而我對皇上的忠愛之情始終未渝。
注釋:近臣:指君主左右親近之臣。李白曾供奉翰林,為唐玄宗的文學侍從官。一朝復一朝,發白心
一朝復一朝,發白心不改。
譯文:我現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澤畔,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遼東的海邊。
注釋:屈平:即屈原。亭伯:東漢人崔骃字。崔骃為車騎將軍竇憲掾屬,憲擅權驕恣,駟數諫不聽,被出為長岑長。
屈平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
譯文:我像那折斷殘膀的鵬鳥隨地跳飛如轉蓬,又像那受傷而飛的秋雁聞虛弓也會墜落。
注釋:翮:鳥羽上的莖。
折翮翻飛隨轉蓬,聞弦墜虛下霜空。
譯文: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潔之士棄之山野,恐怕我終生像張長公一樣默默無聞了。
注釋:張長公:名摯,西漢張釋之之子,官至大夫,后免官。以抗直不能取容于當世,故終身不仕。此以張長公自喻。
圣朝久棄青云士,他日誰憐張長公。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d/file/p/ea7563a14e451c5df6334a2a2db968dd.jpg)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