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翻譯及注釋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白發西風,折腰五斗,不應堪此。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
譯文:到老才認識了陶淵明,夢中見到的仿佛是他的身影。一覺醒來覺得滿腔幽恨,放下酒杯,想唱支歌,開口又停。我佩服你白發歸隱面對西風,不堪忍受五斗米折腰寧愿歸耕。夏天在北窗前高臥乘涼,秋天在東籬旁自醉自星。你的歸隱又更深的意義含在其中,絕不僅只是逸致閑情。
注釋:水龍吟:詞牌名。雙調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一句五仄韻。淵明:即東晉詩人陶淵明。參差:好像,仿佛。覺來:醒來。停觴不御:停杯不飲。御:用,進,此處引申為飲。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堪:忍受。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譯文:我深信這位先哲并未死去,到今天仍是一身正氣,凜然如生。我們雖然相隔古今卻心事相同,志在高山流水有知音。即使今后我難免出來做官,但榮華富貴已無味可品。為什么隱居東山的謝安又要出仕?人們都說這是為了世上蒼生。
注釋:凜然:嚴肅,令人生畏的樣子。吾儕:我輩,我們。高山流水:喻知音。直饒:即使。甚:是。東山:指東晉大臣謝安,曾隱居東山。何事:為什么。蒼生:黎民百姓。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d/file/p/265954a6eedae9323d3354a2d5b6ed2d.jpg)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