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春半》翻譯及注釋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
譯文:春光已匆匆過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將要逝去。整日斜倚欄桿,徘徊眺望,傷春逝去的愁怨,襲上心頭,天也無法幫助擺脫。
注釋: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樂》中:“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此情無限:即春愁無限。十二闌干:指十二曲欄桿。語出李商隱《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闌干”。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譯文:風和日暖,在這么好的春光,獨自倚靠斜欄旁,還不如那雙雙對對的鶯燕。院里落滿了殘花,垂下幕簾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邊,思戀的人遠在天邊處,令人悲腸欲斷。
注釋:輸與:比不上、還不如。芳草:在古代詩詞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朱淑真簡介
唐代·朱淑真的簡介
![朱淑真](/d/file/p/ebd4c8654c6a389e68c650e01366eb1a.jpg)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 ? 朱淑真的詩(29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