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夢覺清宵半》翻譯及注釋
夢覺清宵半。悄然屈指聽銀箭。惟有床前殘淚燭,啼紅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從臥來、展轉千馀遍。任數重鴛被,怎向孤眠不暖。
譯文:半夜從夢中驚醒。靜靜地一邊細聽一邊屈指數著漏滴聲。床前只有將要燃盡的流淚紅燭相伴。暗自引發我無限的離別之情。獨自躺在床上到現在已輾轉反側了千馀遍也無法入睡。怎奈獨自而眠,任憑數重鴛鴦被也無法感到溫暖。
注釋:夢覺:夢醒。干寶《搜神記》:“忽如夢覺,猶在枕旁。”清宵:清凈的夜晚。銀箭:指銀飾的標記時刻以計時的漏箭。啼紅:指蠟燭之紅淚。云愁雨恨:指夫妻之歡。展轉:同“輾轉”,翻來覆去。怎向:猶怎奈,奈何。
堪恨還堪嘆。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雖后約、的有于飛愿。奈片時難過,怎得如今便見。
譯文:可悔又可嘆的是,當初不該輕易分離。到如今獨自無聊,正望眼欲穿愁斷腸。如此情深意濃如何才能和好如初?縱然確有日后相聚和美的愿望,奈何這片刻的難過,怎么才能夠得以馬上相見?
注釋:堪:可以。不合:不該。厭厭:疲倦,精神不倦。眼穿腸斷:形容思念之切。眼穿,猶言望眼欲穿。腸斷,形容極度悲痛。恁地:這樣,這般。拚:同“拼”,舍棄。的有:的確有。于飛:原指比翼雙飛,借喻夫妻和睦。片時:片刻。
柳永簡介
唐代·柳永的簡介
![柳永](/d/file/p/cadf878eea5c21a5a264f7978c5dfd6b.jpg)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 柳永的詩(29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