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和吳尉子似》翻譯及注釋
我見君來,頓覺吾廬,溪山美哉。悵平生肝膽,都成楚越,只今膠漆,誰是陳雷。搔首踟躕,愛而不見,要得詩來渴望梅。還知否,快清風入手,日看千回。
注釋:肝膽楚越:肝、膽雖近,卻如遠隔楚、越。喻知交疏遠。膠漆:膠與漆一經粘合,便無從分開。喻友誼之堅牢。愛:“薆”的借字,隱蔽貌。踟躕:遲疑不決,徘徊不前貌。渴望梅:活用“望梅止渴”事,喻盼詩之心切。清風:喻詩篇。
直須抖擻塵埃。人怪我柴門今始開。向松間乍可,從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蒼苔。豈有文章,謾勞車馬,待喚青芻白飯來。君非我,任功名意氣,莫恁徘徊。
注釋:抖擻塵埃:抖落掉衣上的塵土。乍可:寧可,只可。喝道:指官府出行時,必隨以鳴鑼開道之聲。謾勞:徒勞。青芻:喂馬的青草。恁:如此,這般。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d/file/p/265954a6eedae9323d3354a2d5b6ed2d.jpg)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