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夜泊》翻譯及注釋
冷煙輕澹傍衰叢,此夕秦淮駐斷蓬。
譯文:清冷的煙霧籠罩著衰敗的樹叢,今夜漂泊的船只行至秦淮河岸邊???。
注釋:金陵:古邑名。今江蘇省南京市的別稱。戰國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滅越后在今南京市清涼山(石城山)設金陵邑。輕澹:即輕淡。澹:一作“靄”,一作“雨”。衰叢:衰敗的樹叢。秦淮:河名。流經南京,是南京市名勝之一。斷蓬:猶飛蓬,比喻漂泊無定。此指船。
棲雁遠驚沽酒火,亂鴉高避落帆風。
譯文:幾處酒店夜火,驚起了水邊棲雁;風帆下落,昏鴉紛紛驚叫著高飛躲避。
注釋:雁:一作“鳥”。沽酒:賣酒。
地銷王氣波聲急,山帶秋陰樹影空。
譯文:山上那搖落的樹干仿佛正在傾聽那挾帶著三百年金陵王氣的濤聲,消逝在遠方的夜空。
注釋:王氣:舊指象征帝王運數的祥瑞之氣。
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在月明中。
譯文:那些曾經在秦淮河身邊風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想來應在這清冷的月光中。
注釋:六代:指東吳、東晉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都在建康(即金陵)建都,因唐朝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記載了這六個朝代而得名。六:一作“數”。精靈:精靈之氣。指顯貴人物。思量:考慮;忖度。
羅隱簡介
唐代·羅隱的簡介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 ? 羅隱的詩(38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