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媼嘆》翻譯及注釋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
譯文:秋意深沉,橡樹結的果子早已熟透,一顆一顆散落在荒蕪的山岡上。
注釋:橡子:橡樹(又名櫟樹)的果實,苦澀難食。榛蕪岡:草木叢雜的山岡。
傴僂黃發(fā)媼,拾之踐晨霜。
譯文:一個駝背的,花白頭發(fā)的老婆婆,一大清早就踩著冷冷的秋霜,在山坡上撿橡子。
注釋:傴僂:駝背彎腰的樣子。黃發(fā):指年老。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
譯文:老人家行動不便,手腳很不利索,整整一天,不過撿了一小筐。
注釋:盈掬:滿一捧。掬:一捧。盡日:一整天。
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
譯文:我問她:“老媽媽,你撿這些橡子做什么用?”她回答:“回去曬干,再蒸一蒸,用來做過冬的糧食?!?/p>
注釋:曝:曬。三冬:冬季的三個月。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
譯文:老人一家在山前本來有幾畝稻田,今年收成不錯,沉甸甸的稻穗香氣襲人!
注釋:襲人香:指稻香撲鼻。
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注釋:細獲:仔細地收割、揀選。精舂:精心地用杵臼搗去谷粒的皮殼。玉璫:玉制的耳墜。這里用以比米粒的晶瑩潔白。
持之納于官,私室無倉箱。
譯文:小心的收割、舂米,官家來收秋糧時,全部拿出來,一點也沒有私留。
注釋:持之:拿它。之,指米。納于官:交納給官府。私室:指農民自己家里。無倉箱:猶言顆粒不存。倉箱:裝米的器具。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譯文:可是,為什么明明一石多的大米,官家的稱量出來竟然只有五斗!
注釋: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譯文:這些貪官污吏狡黠無恥,罪大惡極!
注釋:不避贓:猶言公然貪贓。
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譯文:他們拿官糧來放私債,等連本帶利收回,又放到官家的糧倉里面。
注釋:農時:春耕播種時節(jié)。作私債:指貪官狡吏把官倉的糧食放私債進行盤剝。
自冬及于春,橡實誑饑腸。
譯文:一年又一年,他們就做著這樣的無本生意!可憐老婆婆這樣的人家還有多少?從冬天到來年,只有用難以下咽、毫無營養(yǎng)的橡子來欺騙自己的肚子。
注釋:誑饑腸:哄哄饑腸轆轆的肚子。誑:哄騙。
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譯文:我聽說春秋時齊國有個虛偽的貴族,叫田成,他假裝仁義,道貌岸然,最后還是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注釋:詐仁:假仁。
吁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譯文:可是現(xiàn)在,有些人連這樣的假仁假義也不愿意做了!看著老婆婆遠去的消瘦的背影,不知不覺,眼淚流下來。
注釋:吁嗟:感嘆聲。
皮日休簡介
唐代·皮日休的簡介
![皮日休](/d/file/p/1267a9aaa41f894d0eae24ee5ad1ce5e.jpg)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tài),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 ? 皮日休的詩(32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