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鑒賞
原文
走馬探花花發未。人與化工俱不易。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發盧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還對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明日酒醒應滿地。
賞析
上片寫尋花,以喻張先千方百計物色美妾。詞中作者純用比興,沒有用一字道破張先物色美妾這件事實。那個“走馬采花”者,即指積極物色美妾人選的張先。“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則寫張先的千方百計與不厭其煩。這些比喻性的敘寫,很有些漫畫化,帶有某種諷刺意味。此外,說出“人與化工俱不易”這樣的冷唆語,對“谷雨清明”這種花開時節,又說是“空屈指”,清明、谷雨時本來是鮮花盛開的時候,然而這個季節卻看不到花,體現了作者這一現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無譏嘲的成分。人的“不易”,表現于“走馬”來探,在“屈指”計算哪天是清明和谷雨。化工的“不易”,表現于打發蜂婢鶯使千繞百看。這里置“谷雨”于“清明”之前,是為了適應詞的平仄規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須是先兩個仄聲、后兩個平聲;“谷雨”是仄聲,“清明”是平聲,所以說“谷雨清明”而不說“清明谷雨”。
下片寫面對花,說明張先買妾如愿以償,而其妾則很可悲。在寫法上也略有變化,除了比喻之外,還用了典故。以“白發盧郎”這一典故暗寫張先老年娶妾,實在貼切不過。“情未已”三字,是貫穿全詞的線索,它與“白發”形成對照,同樣暗寓譏諷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緊承前句,固然寫出張先買妾如愿之事,也暗含作者對鮮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等意象,略帶悲劇色彩,似乎更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觀上也多少增強了對封建制度下不相稱的婚姻的諷刺力量。
此詞詠的是好容易盼到花開,開的花卻被一個老翁剪去,糟蹋了花。上片寫人們盼花開的心切,下片寫花被糟蹋以后人們的難過。實在當是惋惜一個少女被一個全不相稱的人霸占。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d/file/p/15791ffa9f2e4fdffa6a818acd42d395.jpg)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