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萬頃蓬壺》鑒賞
原文
萬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縈回島嶼,中有舟行路。
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何人住?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
賞析
王國維的這首《點絳唇》詞借夢中尋仙,來表達內心的彷徨與焦慮。
王國維這首詞,就是以紀夢的方式寫對蓬萊神山的追求。“萬頃蓬壺,夢中昨夜扁舟去”雖然只是簡單的敘述,但字里行間已有一種比較強烈的感發(fā)。“蓬壺”已經(jīng)是無數(shù)前人歷盡千辛萬苦也難以長到的仙島,“萬頃”又是一個茫茫無邊的廣大區(qū)域;而“夢中昨夜”是多么短暫倉促,“扁舟”又是多么渺小輕微。這是遠大、艱難,與倉促、簡陋之間的對比,就突出了人的意志之堅強與實力之薄弱。“索回島嶼。中有舟行路”是已經(jīng)進入神山海域,在群島之間穿行,目標近在咫尺。這兩句,讓人感受到一種經(jīng)過千難萬險之后終于接近目的地的興奮和對繼續(xù)有新發(fā)現(xiàn)的渴望。
“波上樓臺,波底層層俯”就是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寫神山仙閣及其水中的倒影。這首詞寫層層樓倒立于水中,又多了一種光怪迷離的感受。這種感受,與夢的環(huán)境是相合的。“斷崖如鋸,不見停橈處”就像用一把天工開物的大鋸把高山縱向鋸開的剖面,那么陡峭那么光滑,不要說向上攀登,就是一個可以系纜停船的地方都找不到。所謂“天道幽遠難求”,從希望到失望,從堅持到困惑,雖說只是一個夢,但它寫出了一個追求者在追求探索的道路中真實的心理歷程。
這首小詞就以紀夢和游仙的方式表現(xiàn)了這種可望而不可及,內心的痛苦與焦慮。
王國維簡介
唐代·王國維的簡介
![王國維](/d/file/p/bed43a163e573049333de3099840a171.jpg)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xiàn)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