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鑒賞
原文
漢水方城帶百蠻,四鄰誰道亂周班。
如何一夢高唐雨,自此無心入武關。
賞析
這首《岳陽樓》詠嘆楚國由強變衰,諷諭楚王沉溺女色,使國勢衰頹。李商隱的詠史詩,常常嵌入統治者沉溺于女色的慨嘆,詠史中兼有愛情的色彩,是其詠史一大特色。
這首七絕前二句寫楚國強大。楚國一度以方城山為城,以漢水為護城河,敢于與整個中原抗衡,秦國更不在話下。楚國統一了南方,若能乘勝前進,形勢將有利于楚國。當時,諸侯四鄰誰也不敢指責楚國打亂了周天下的秩序。這其實是借周失權柄、諸侯坐大之事暗喻唐王朝藩鎮割據不服從中央。
后二句,語氣一轉,以一個設問詞“如何”領起,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為何楚王“一夢高唐雨”后,“自此無心入武關”?這“高唐雨”,自然是楚王在高唐夢見與女神交接。這件事是楚懷王還是楚襄王,歷史上曾有很多爭議。詩非具體的歷史,不必去考證,只是泛指楚王即行了。歷史學家會分析:秦楚之戰,楚國由于政治、軍事、經濟等等因素,故亡于秦。但是詩是靠形象來說話的,靠神韻、興趣來表達。君王“一夢高唐雨”以后,楚國就走向頹勢了,以此暗喻唐代君主沉湎聲色而缺乏遠圖,以表達胸中的憤懣之情。這一總趨勢完全正確,所以這首七絕倒是從大處著墨,抓住了歷史主流的。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