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八月十五夜集長樂堂月大明常歲所無眾客皆歡。戲用伯恭韻作》拼音版
宋代:李彌遜
水調歌頭八月十五夜集長樂堂月大明常歲所無眾客皆歡。戲用伯恭韻作-李彌遜
白發閩江上,幾度過中秋。陰晴相半,曾見玉塔臥寒流。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輪初上,天闕恍神游。下視人間世,萬戶水明樓。
賢公子,追樂事,占鰲頭。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涼州。
沈醉盡扶紅袖,不管風搖仙掌,零露濕輕裘。但恐尊中盡,身外復何憂。
唐代·李彌遜的簡介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
? 李彌遜的詩(49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