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昌谷到洛后門》拼音版
唐代:李賀
自昌谷到洛后門-李賀
九月大野白,蒼岑竦秋門。寒涼十月末,露霰濛曉昏。澹色結晝天,心事填空云。道上千里風,野竹蛇涎痕。石澗涷波聲,雞叫清寒晨。強行到東舍,解馬投舊鄰。東家名廖者,鄉曲傳姓辛。杖頭非飲酒,吾請造其人。始欲南去楚,又將西適秦。襄王與武帝,各自留青春。聞道蘭臺上,宋玉無歸魂。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蕓。為探秦臺意,豈命余負薪。
唐代·李賀的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 李賀的詩(20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