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先生我喝得醉了,仆童好好地攙扶著。
有詩馬上就寫,沒有酒喝就再去賒。
山聲小調想要唱一些、那些俗事咱不說,
且向青天借一些松間的明月,陪伴俺度過今夜。
長安城里這時候春夢非常熱。多少英雄豪杰,
一天過后明天早晨的明鏡中就白發如雪,那么點幾的烏紗帽實在難遮。
多少可憐的人,星星大個縣官也不能舍,晚年則才想著要出家入什么白蓮社、等到你加入白蓮社,
腰也經過多少次地向人折,一切都已經晚了遲了許多??纯?,那才是拋棄烏紗帽的陶靖節。
注釋
三棒鼓聲頻:元代時令小調,所屬官調不明,元散曲中僅曹德有出一曲。曲調弄三疊,構成急促的三棒鼓聲。
先生:指陶淵明。
長安:指京城。
春夢熱:借用“黃粱一夢”典故,意謂京城里在朝百官此刻正做耆飛黃騰達的美夢。
烏帽:指官帽。
廬山社:慧遠法師在廬山東林寺創建佛門白蓮社。
參考資料:
1、李伯欽編;崇賢書院釋.圖解元曲三百首:黃山書社,2016.03:第234頁
2、畢寶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譯注評:現代出版社,2015.06:第349頁
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鑒賞
這首曲是作者在觀賞《淵明醉歸圖》時,有感于社會現實,在畫軸上留下了這首曲子?!跋壬硪?,童子扶者。有詩便寫,無酒重賒,山聲野調欲唱些,俗事休說?!边@幾句描摹了一個隱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將進酒》中“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詩句,一杯美酒,一位隱士,興之所至,隨筆寫來——這是多么愜意的場景??!也暗中寄托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八资隆奔磯m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貴等,與下文“長安此時春夢熱”相照應,諷刺了人們一心求取功名的社會現實?!岸嗌俸澜?,明朝鏡中頭似雪,烏帽難遮。星般大縣兒難棄舍,晚入廬山社。比及眉未攢,腰曾折,遲了也,去官陶靖節?!边@是規勸朝中為官者早日歸隱山林,免得落下凄慘的下場?!把邸币痪?,化用了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詩句,更加強了對這種做法的否定。這首曲通俗易懂,委婉地表達了作者追尋隱逸的情調。
曹德簡介
唐代·曹德的簡介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縣)人。曾任衢州路吏,山東憲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錄〕)二曲譏諷權貴伯顏擅自專權,殺害剡王徹徹篤,鍛煉諸獄,延及無辜。大書揭于五門之上,因此名聲大噪。
...〔 ? 曹德的詩(6篇) 〕